渝水区打好晚稻二化螟、稻飞虱歼灭战,立足抗灾夺丰收

30.09.2015  12:11
(图为渝水区飞防专业合作社晚稻病虫防治现场)

  当前二晚大面积已进入穗后期,多数处于扬花至乳熟期,根据当前病虫基数高、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的特点,渝水区农业局迅速布置做好晚稻二化螟、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根据局植保站病虫测报,今年二化螟来势凶猛,发生面积大,世代重叠严重,基数高,防治难度大,为害重,尤其是姚圩、新溪、南安、罗坊、水北等地发生危害更烈,一晚为害白重穗率高达60%,局部田块缺收,亩残存基数高达21000头,一般680-1500头,将高于历史任何年份;稻飞虱百丛有虫高达50000头以上,一般800-1700头,虫口密度高,温湿度适宜,偏重或重发;此外,晚稻种植大面积的优质稻,有利病菌发生传播和稻瘟病的发生,汕优416、先农26、汕优644、黄华占等品种局部为害较多,是防治的重点。

  当前穗期病虫形势严峻,二化螟、稻飞虱发生严重,已是“虫口夺粮”的防治关键时期,区农业局及时动员布置,召开各乡镇、专业合作社等技术人员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和病虫防治,组织好欧克、福克斯、飞电、全清等对效药剂,打好晚稻二化螟、稻飞虱歼灭战,兼治稻曲病、稻瘟病,立足抗灾夺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