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

06.05.2014  16:29

渝水区深入贯彻节约优先战略,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管理职能,通过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完善监管机制,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路子,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保障难题。

抓总规。紧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调整全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按照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产业聚集、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各工业项目统一安排到工业平台内,坚持以规划定方向,以项目定土地,以投资定面积,以土地定产出,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和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等非工业用地规模。

强计划。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管理,优先保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等项目用地。

重调查。积极开展全区建设用地调查工作,积极抓好盘活存量土地工作,保障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

严管控。以执行“双控”指标为手段,提高工业基地内各工业项目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坚决杜绝“要哪里、给哪里,要多少、给多少”的盲目供地行为。

提门槛。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那些投资强度大、利税高、环保好,能够发挥集聚效应的企业。

挖潜力。大力挖掘用地空间,扎实推进“三旧”改造和城乡增减挂钩工作,最大限度使用原有建设用地,村民建房严格按照乡村建设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多层住宅,尽量减少占用土地,有效缓解土地供求压力。

近年来,渝水区共审批村民建房9517户,审批土地1590.31亩,其中耕地不足240亩,大部分利用了村内老宅基地和空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