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土车乱停占路1公里 绿化带碾成黄土垃圾带

23.01.2014  12:30

渣土车几乎把辅路堵死了,行人只能从车缝中钻过去。张永宽摄

        “这段路快成渣土车的停车场了!”1月3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海淀区田村路西黄村桥东的廖公庄车站附近挤满了拉渣土的大卡车,长期占用道路,非机动车和行人只能冒险从机动车道上通过。而且这些大车把主辅路之间绿化带碾平,渣土和垃圾到处都是,再加上沿街商铺占道经营,搞得这里非常脏乱。希望有关部门能管一管,还路于民。

        1公里路段大车扎堆乱停

        1月5日,记者来到廖公庄公交车站。一下车就看到,田村路南侧以公交车站为中心、东西1公里多的范围内停满了拉渣土的大卡车,这些重型卡车一辆紧挨一辆,有的沿着道路的方向停放,还有的斜摆着,有的横挡在非机动车道上,车与车之间的间隙还非常小,挤得很紧。这些卡车载重都在15吨左右,有不少都挂着“渣土运输”的牌子。大部分车辆的驾驶室都是空的,车身上只留着车主的手机号码。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已经被占满,还有一些卡车无处停,就随便停在机动车道上。南村路最宽的路段原本有4条车道,被大车挤占得只剩下2条车道。

        非机动车和行人想从这里通过非常困难,路面已经被大车彻底封死,车缝连一辆自行车也过不去。于是,行人、非机动车只能与机动车抢道。记者现场看到,由于乱停的大车挡住了视线,一些逆行的非机动车极有可能看不到对面开过来的汽车而被撞飞。为安全起见,一些行人只能从大卡车的夹缝里侧身挤过去。记者看到,一位从市场采购回来的大妈拎着大包小包很费力地从车缝中钻过。

        廖公庄公交车站位于此处,336路等8条公交线在这里停靠,而且附近就是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人流非常大,随意停放的大车给行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绿化带碾成黄土垃圾带

        记者从附近居民处了解到,这些车辆大都是包私活的,长期停放在这里,有一两年了。他们都是有活儿就走,没活儿就都回来,在这里等生意。

        田村路是前两年刚刚拓宽修整的,但由于大车的长期碾轧,非机动车道已经严重损坏。在公交车站西侧大约100米的路段内,绿化带已经被大车轧平了。居民们告诉记者,有些大车把车堵在非机动车道路口,其它大车没法出入,便“蛮横”地直接从绿化带开过去。时间久了,花草早已不见踪影了,路牙被轧得东倒西歪,有的井盖也被碾碎;绿化带里面黄土裸露,风一刮尘土飞扬。

        绿化带由于没有花草,已经变成了垃圾堆,还有人往这里摆放木板等废弃物。由于卡车司机长期在这里趴活儿,而附近又没有厕所,司机们就躲在大车后面方便,地面墙面一块块污渍。在廖公庄车站候车的乘客也说:“这里真是太脏了,难道就没有人管一管?

        大车长期停在这里,环卫工人无法正常清扫。记者看到汽车底下废纸、塑料袋、渣土石块非常多,看样子是很久没有清理过了。一位保洁员委屈地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让出这条路来让我打扫啊?

        这段路不仅大货车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的问题也很严重。在西黄村桥东50米处,不到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上竟然挤了两排小轿车,轿车上落满了灰尘,而且贴着标识,看样子是等待出售的旧车,显然有人把道路当成了二手车交易市场。此外,田村路两边还有大量商铺,五金店、建材店和洗车修车店等,有些店主直接把货物摆在了路上,一些等待清洗和修理的车辆也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非常混乱。

        车主打游击 治理不见效

        为什么这么多大货车集中在廖公庄一带乱停放呢?

        记者从四季青镇政府综治办了解到,田村路道路拓宽修整以后,夜间车流量不大,于是一些施工车辆悄悄地停放在这里,慢慢地“停车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宝山村平房出租给大量外来人口,锦绣大地的市场带来了很多生意,于是吸引了更多大型车辆。为了解决这里的交通问题,他们和交通队每周进行两次联合执法。但执法人员不能24小时盯守,所以治理效果不大。

        而后海淀交通支队黄庄大队告诉记者,有不少市民反映这个问题。很多大型施工车辆经常停放在道路两侧,影响田村路的正常通行,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去锦绣大地市场采购的人特别多,拥堵问题更为突出。

        为此,交管部门牵头设立了一个整顿组,专门负责廖公庄锦绣大地周边道路的秩序,但收效甚微。这些车辆常常“打游击”,夜间才开回来。如果遇到执法,这些司机不下车,按照法规,就只能算是临时停车,无法采取有效处罚措施。执法人员走了,司机才停车走人。这些司机大都是租住在附近平房里的外地人,周边也没有停车场,就把车辆长期停在路边,并逐渐形成规模。海淀区旱河路也有类似问题。

        交管部门表示,由于这种情况不像查处一般违法停车这么简单。田村路廖公庄的问题,交管部门正在和当地镇政府、派出所、城管等部门商议如何联合执法,整治这一顽疾。

        本报记者 罗乔欣 通讯员 张永宽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