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力推民办教育综合改革 被誉为“小岗村”

26.01.2014  18:51
图为:温州中通国际学校学生跑步中。 朱春燕 摄

  中新网温州1月26日电(张骏 朱春燕)“两年多的改革,把整个温州民办教育的市场都激活了,引来了投资方的大力支持。”近日,温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处长王永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这样表示。

  2011年,浙江温州率先试水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被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誉为民办教育改革的“小岗村”。

  自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落地以来,政策升级,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民办学校的热情高涨。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总校办主任陈茂林感叹,目前温州民办学校政策利好,“这个时候如果不把学校发展起来是错失良机,花这个钱,值!

  此前,令像陈茂林这样的民办学校工作人员头疼的是学校的身份问题,“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民办学校身上的一张标签。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规规定,民办学校是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但实际情况与不少民办学校举办者诉求不同,民办学校身份尴尬阻碍了民资投资教育。

  对此,温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首先明确了民办学校的身份。在此次改革中,温州的民办学校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

  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登记管理,登记机关为民政部门,财政给予购买服务;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进行登记管理,登记机关为工商部门,以高新技术企业类别享受5年免税政策,先交后返。

  这一改革改变了过去民办学校待遇不公,既享受不到公办学校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又要按照企业标准去缴纳相应的税费的问题。

  除了办学体制上明确了身份,投资体制上也有所变化。温州将开放教育投资、生产、供给领域,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事业领域,支持企业、行业、公办学校、外资等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办学,支持探索委托管理等办学形式。

  融资体制上,温州已挂牌建立温州市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将把事业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弥补财政经费不足。探索组建由国资引导、民资参与的教育担保公司。鼓励民办教育协会组建担保公司,为民办学校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支持事业型和企业型的民办学校将学校设施、非教学设施、学费收费权和知识产权作抵押或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另外,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手段,从2011学年起,温州市财政除了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外,还以生均教育事业费为基准,建立政府向基础教育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经费投入制度。

  目前,温州1612所民办学校中,已有400多所完成了民办事业单位登记试点工作,但在民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尚未取得突破。

  总之,在民办教改的探索过程中,温州配套了“1+X”文件,构建了民办教育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即一个民办教改总意见加多个详细子文件。

  据王永其介绍,目前“1+X”配套文件已经从“1+9”升级至“1+14”。

  “体系的核心有十大个内容,一是分类登记,二是办学体制改革,三是师资队伍建设规定,四是财政扶持体系,五是资产管理,六是投资融资,七是税收与优惠,八是土地政策,九是法人治理结构,十是产权管理。

  其中,让陈茂林感触最深的是师资队伍建设,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均按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保,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费,当地政府财政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还提供资金支持。

  陈茂林表示,自己曾经的职工医保门诊如今已是公务员医保门诊。说着,他拿出了自己在2011年度与2012年度社保缴费明细,数据对比明显,多个险种缴费从原来的966.75元跃至2639.736元。

  王永其告诉记者,像中通国际学校这样的民办学校在开展试点工作后,一改以前招教师难的问题,“今年学校招15个教师,但投档就投了1100多个,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留住了,教师队伍稳定了,民办学校怎么会办不好!

  另外,王永其介绍,民校收费开放,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办学水平合理选择收费标准;政府财政支持,购买服务,也减小了学校办学的资金压力;即使学校不办了,经过资金清算后,原始投入还归属出资人。这些政策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都成了现实。

  “现在很多社会民间资金都想进入教育领域,办优质的教育,这就是一种政策的吸引力,一种导向。”王永其如是说。

  对此,陈茂林感受颇深,“过去十七年,我们对学校没有增加投入,觉得再投入没有意义,仅是低水平徘徊。但是新的政策出来了,六千万资金就砸下来了。这不是我们一个学校这样,一大批学校都一样。

  据了解,温州私立第一学校在原校基础上又投资了一亿元;森马集团决定投资2.7亿元办森马新教育学校;温州新纪元学校搬迁扩建,再投资5亿元……

  而对于人才培养成本来说,办好民办教育是为政府省钱。苍南县教育局民办教育办公室主任王大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培养一个小学生为例。公办学校培养一名小学生,市级财政要出1.4万元,如果补助民办学校30%,只需几千元就可以。

  “课程一样,培养目标一样,而公共财政节约2/3,政府与民办教育实现双赢。

  2011年以来,广东、辽宁、新疆、天津、重庆、宁波等60多个地方考察团已先后来温考察,“小岗村”的民办教改经验正在全国各地传播。(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