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研建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地下商城 约数十万平米
中新网3月19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港珠澳大桥将于2016年落成,大屿山将成为香港通往珠三角西部的门户。为把握“桥头经济”带来的机遇,特区政府提出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上盖发展,进行规划、工程及建筑研究,探讨在人工岛上兴建酒店及大型购物商场等商业设施的可行性,并倾向地下发展。港府期望有关建议获立法会通过后,可于今年8月开展研究,并于2016年9月完成,涉款6190万元(港币,下同)。
发展局昨日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将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上盖发展的规划、工程及建筑研究提升至甲级。研究包括香港口岸上盖及地下空间作商业发展的可行性;优化发展范围与规模;制订发展建议、相关基建配套设施及推行时间表;提出整体发展概念,包括财务可行性评估及市场定位与营运策略建议,及环境影响评估。港府亦会研究加快发展用地,包括分阶段发展部分用地。
助升旅客承载力创就业
香港发展局发言人昨日表示,香港口岸人工岛占地约130公顷,是香港与珠三角西部之间的门户。口岸人工岛作商业发展,可以其独特地利优势发展“桥头经济”,并可与机场、亚洲博览馆、机场岛北商业区、机场三跑道与大屿山其他旅游及商贸点,产生协同效应,预计商业发展规模约为数十万平方米。
发言人续指,港珠澳大桥在2016年通车后,口岸将有零售及餐饮设施满足过境需要,今次研究则包括发展大型购物商场与酒店等商业设施,令旅客未必需要离开口岸,将有助香港提升接待旅客的承载力及创造就业机会,但港府暂未研究口岸作商业发展对分流旅客的成效。
由于口岸人工岛邻近机场,人工岛的高度限制须为主水平基准以上30米至50米,故需向地下发展,但建筑成本亦会较地面建筑为高,规模则视乎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而若在地面发展酒店,也将在10层以下。
发言人指出,港府已初步检视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相关基建配套,结果显示商业发展项目与口岸在施工及运作期间有大量衔接,包括在指定“禁区”内进行的出入境、清关及检疫活动,及暂时或永久重置受影响的设施,故须检视商业发展与口岸过境设施在建筑上融合的 可行性,并需建造方便、易达及便利车辆及行人连系的交通网络以产生协同效应。
香港立法会委会下周二讨论建议
他强调,有关的大前提为不推迟港珠澳大桥的落成通车时间,并在建筑期间维持香港口岸的日常运作。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将于下周二讨论有关内容,建议如获支持将于今年5月提请工务小组委员会通过及取得财委会批准拨款。研究则计划于今年8月开展,并于2016年9月完成。而港珠澳大桥预计于2016年通车时,届时香港口岸的每日车流量为9200架次至14000架次,旅客流量则每日55850人次至69200人次。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