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落叶归根 “回国养老”渐行渐热

21.11.2014  19:04

    随着海外华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第一、二代华人逐渐步入中老年,华人怎样防老,如何养老成为迫切关注的话题。“以房养老”“储蓄养老”“回国养老”是多数海外华人正在抉择的三大养老方式,其中“回国养老”备受欢迎。 落叶归根情最深

  对祖国有深深的眷恋当属第一代海外移民,而实际上故乡和祖国也确实是他们远游回归的最终驿站。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人士,没有国外大学文凭,外语也不是很好,在国外总没有归属感。尤其是退休后,身边的华人朋友不多,外国朋友又相交不深,第一代移民的孤独感就更为强烈。而回国后,这种顾虑就消失了。

  在巴西住了20多年的王先生表示,他在巴西每天刷新闻看的都是“中国新闻”,国内有什么新鲜事,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越是知道,就越想“回家”。另外,可口的家乡饭菜,亲切的乡音乡情,甚至随时都可以凑成一桌的麻将牌友……这样的晚年生活,在国外是很难享受到的。 年迈父母需照料

  在当前中国,很多空巢父母的子女是在国外工作生活。对这些空巢父母来说,平日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接听子女从海外打来电话。由于很多空巢父母在家整天形影相吊、生活孤单,加之思念远方的子女,往往心情抑郁、寂寞难遣,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只有73.7%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基本自理能力。排名“完全不能独立”前三位的分别是:上下楼梯、平地行走45米、如厕。仔细想想,回国养老,解决了双向空巢问题,还能尽子女应尽的孝道,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悔悟。

  贵州出生的刘伟于1985年和妻子跟随岳母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定居。刘伟靠帮人开货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尽管如此,出国第一年,他依然设法筹钱,两次回家探望自己母亲倪婆婆。刘伟说,他每次探亲离开时,母子总是难舍难分。临行前,他总是让妈妈不要送,但她坚持要送,他每次回首,总会看见母亲在慢慢地往前走,泪眼汪汪地挥手道别。每每想起这些情景,他就很内疚,回国照顾老人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今年5月,刘伟偶尔得知老人又生病了,而且还住了院,他焦急不已,和家中妻女商量后,毅然决定放下事业,回国照顾老人。6月底,刘伟回到母亲身边,家里又恢复了笑声。“我其实很希望孩子能回到身边,但又开不了这个口。”倪婆婆说,儿子回来后,她睡得踏实多了。街坊李女士也说,自从刘伟回家后,婆婆的精神状态好多了。目前,刘伟正在办理身份证及户口事宜,他说,养儿为防老,如果自己连母亲都无法照顾,心里会很不安,如今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他会一直陪在老人身边。 国内生活质量不输海外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的大城市生活条件已经不下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华人移民在海外住久了,步入晚年时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住在人气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国更加心情愉快。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条件加上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无形中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一大截,故而回来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从美国辛辛那提回来的施女士表示,10年前,她的华人朋友中几乎没人想退休后回中国,但这些年大家都开始琢磨回国养老。“如今,中国国内大城市生活很舒服,吃住条件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生活习惯还更适应。”她笑着说。

  养老既离不了骨肉亲情的牵扯,也脱不开经济因素的左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那些想着退休后回中国落叶归根的海外华人,有的已开始把钱折算成人民币存到中国以求保值升值。

  美籍华人梁女士每月固定将收入的一部分寄回中国,经过这两年的人民币升值,若兑换美元,等于多了一笔额外收益。她说,虽然中国的储蓄利率不高,但人民币升值能弥补不足。梁女士是众多打算回到中国定居者中的一个,虽距退休年龄还有10多年,但她认为,现在就应做好长期规划。(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