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峰塔:刹顶整合多元宗教文化冲突(图)
利川团堡镇培风塔内部,破落不堪
虽然继承了佛塔的结构,文峰塔的包容性更强。它不仅仅是各种世俗思想和宗教符号的集合,部分文峰塔已经融入了地方的特色,例如利川野猫水村的宜影塔身上,就融入了土家族的图腾——白虎砖雕。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看,文峰塔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巧妙将自然与建筑融合的建筑形式。
材料
青砖、石块垒成,仿木结构
从连续探访的散落在湖北各地的8座文峰塔中看,塔基、塔身与塔刹建筑材料各有不同。一般而言,青砖与石块是塔身中最常见的,湖北境内还没有发现木结构的文峰塔。即使在墓塔与佛塔中,木料也只可能用在塔的内部,作为阶梯或者装饰来用。
这并不代表文峰塔是完全依靠石料堆叠起来的简单建筑。恰恰相反,能够看到的文峰塔几乎全是仿木结构,例如宜昌天然塔外檐的石质斗拱即作为装饰,也作为支撑外延的承重单位。
只有利川野猫水宜影塔,研究过它的李德喜认为,它的材料很特别,外层是薄片砖墙,内部是灌土墙,“这种样式在全国都很少见。”李德喜说,这不是前人为节省开支而偷工减料,而是前人在修塔时多了一种尝试。
湖北现存的文峰塔并不像大部分的佛塔一样留有地宫,所以文峰塔的底座一般以青石条堆砌。塔基一般是石雕出现比较集中的部分,例如宜昌天然塔、恩施连珠塔的塔基至第一层部分,有力士举塔石雕,这些石雕也是“文革”时期遭受损毁的重点对象,天然塔力士雕像头部基本残缺。
形状
“中国亭台楼阁+印度佛塔”
继承了佛塔的结构,湖北境内出现的文峰塔,大部分是中国亭台楼阁与印度佛塔相结合的产物,塔身外形千篇一律。
而修建于明代的白塔,后来改为文峰塔的钟祥文峰塔的塔身却很特殊,塔下青泥湾的村民周康民认为这座尖顶的白塔是全国唯一的。
这座塔可以说是湖北境内公认的年代最早的文峰塔,也许年代久远,它的身份几经转变,至少从外形来看,怎么都不像是文峰塔,“它看起来更像黄鹤楼前的胜像宝塔。”李德喜说。
一些看起来外形奇特的塔,往往出现在更为偏远的穷乡僻壤。例如隐藏在利川团堡镇的两座塔,长久无人问津,2009年李德喜着手收集湖北古塔资料时,恩施州的文物局负责接待,才顺口提到“利川有几个塔保存挺好,可以看看”。
除了前述宜影塔的建筑材料不一般,此塔在李德喜眼里,外形的装饰也很具有本地土家族特色,围绕塔身的石雕是土家族的神鬼世界,每层外檐的白虎砖雕是土家族的图腾。当然,比这种民族交流更明显的文化符号,更能体现出的是文峰塔的包容性。
例如赤壁柳山湖镇境内陆水北岸的龙坑宝塔,当年《蒲圻县志》记载建塔的目的是考虑到陆水北注长江,泄风水,为巩固地脉,压水患,培植本地文风,找了一个道士在陆水入江口附近修了一座“束风水”的塔。
3月9日,登临这座塔时,其内部三层每层内壁嵌入一石龛,第一层为文昌阁,第二层为财神殿,第三层为魁星阁,儒家道家的神,被他们一起拿来崇拜。而恩施清江北岸断壁上的连珠塔,名曰风水塔,其塔身一层公然树立一座大佛,只要是对人们有利的神像,似乎多多益善,神多不嫌塔小。
空间
螺旋上升,石壁支撑抬升
由于财力有限,湖北境内大部分文峰塔外部装饰较草率,很少出现出檐很大的石质斗拱。装饰稍为复杂的宜昌天然塔、恩施连珠塔,因为跻身州府,财力支持宽裕,塔身结构就粗壮,力士举塔雕刻,或者是石牌坊、狮子成为塔身的附属建筑。
大部分的文峰塔,因为受限于经济,内部为空桶状,修建时用木料堆叠起通向塔刹位置的通道,而一些体型稍小的塔,例如野猫水宜影塔、团堡培风塔内部为空桶状,根本无法到达顶部。也因为内部木料阶梯容易受到腐蚀,所以现在看到的赤壁龙坑宝塔、毕家畈塔,内部中空,垮塌严重,其上多为鸟窝或者朴树的根系盘结。
五峰兴文塔在维修塔刹部分时,就从顶部穹顶,割下两个4斤多重的土蜂窝下来。
真正保存完整的文峰塔,还是当初在修建时完全以石料支撑的钟祥文峰塔、赤壁峨石宝塔、宜昌天然塔与恩施连珠塔。当然这些也均是当地的国保、省保单位。
李德喜发现,这些石头构造的宝塔,内部空间实际上是个螺旋上升结构,即通过一圈石壁支撑不断抬升的走廊的高度,每层建塔门,随着塔身长度逐层缩短,内部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狭隘。
装饰
塔刹,塔上之“小塔”
塔刹是一座塔的顶部装饰部分,可以说是一座塔的重中之重。李德喜认为塔刹可以重新看作一座小塔,因为它的结构也包括塔基、塔身与刹顶。
湖北境内的文峰塔,塔刹部分的复杂程度并没有一定规律可循,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倾斜的塔顶,或者干脆拦腰截断,其上长满了朴树或者构树,成为鸟类飞翔途中随意停歇的枝头。仔细看塔顶,会看到一些本地人所说的“宝瓶式”、“葫芦顶”,据五峰镇南香东村邱大伟说,五峰兴文塔在维修之前,宝顶被盗,也是一个葫芦状的。
只有身份尴尬的钟祥文峰塔最为特殊。它的塔刹是标准佛塔的配置,一根刹柱从塔顶钻出,其上放置相轮、宝盖与利刹冲天戟,刹柱前端放置宝珠,宝珠周围四个环,四条铁链延伸而下,上系铃铛稳定刹顶。
就佛塔外形而言,其刹顶明显标志其为佛塔,而前人在利刹冲天戟部分动了手脚,它的身份就变了。利刹冲天戟顶端,可以清晰地看到3个“元”,李德喜认为应该是儒家“乡试、会试、殿试”中“解元”“会元”与“状元”之意,或者道教的“天、地、星”或“日、月、星”三元,一个奇怪的刹顶,整合了2000年的宗教冲突。记者钱烨采写/摄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