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最大“城中村”旧改项目全速推进

11.06.2014  12:19

房屋征收启动28天签约率逾七成

  仅28天时间,东湖区青山湖西岸第二轮农房征收项目签约率就刷新至71%。

  记者昨日在七里村里看到,不少村民的屋内都已经腾空,还有一些村民在进行搬家的“扫尾”工作,昔日热闹的村庄显得颇为冷清。而在一条马路之隔的征迁兑付大厅内,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十几名工作人员来来往往为被征收户计算补偿款、复印各种资料;被征收户们则将兑付窗口围得水泄不通,等着办理手续……

  正在签约的村民万小毛说:“动迁干部把政策都说得很清楚了,我们算了一下,能得不少实惠。希望村里快点改造好,我们都盼着那一天呢!

   环境脏乱 村民盼早日改善

  “听说拆迁后,这里要统一规划,期待这里以后会建得更好!”6月9日上午,正在办理兑付手续的村民陈会根笑着对记者说。陈会根的房子在七里村王安自然村61号,面积约78平方米,住着一家四口。“一开始心里也有些不踏实,但看到政策这么好,我们也就没啥顾虑了,早签完、早改造、早搬新家。”签约完,陈会根这么说。

  “七里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多数房屋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以前建造的,规划标准较低,不仅间距小、巷道狭窄、居住环境脏乱,还存在私搭乱建、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贤士湖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村民对于旧城改造、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极大。

  据介绍,东湖区去年启动青山湖西岸片区旧城改造集体土地第一轮征迁安置补偿工作,完成了李家庄、谌家坊约7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今年启动的青山湖西岸片区第二轮农房征迁工作,涉及七里村的8个自然村。此次征迁实行“限量实物安置、超标货币补偿”政策,即在标准安置面积以内部分实行实物安置,超出标准安置面积部分实行货币补偿。陈会根说:“住了大半辈子旧房,就盼望新房赶快建好,我们就能早点住进面积更大、环境更好的新房子了。

   为民解困 赢得被征迁户支持

  昨日上午10时,村民李保妹的女儿来到征收指挥部准备签约。她说:“村里给了我家很多帮助和照顾,帮我妈治病,我们应该支持村里改造,早点签约!”记者了解到,李保妹是村里的低保户,患有宫颈癌,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征收工作启动后,动迁干部多次上门给她宣讲政策,还关切地询问她治疗情况。为了给她家减轻经济负担,也让她得到及时治疗,村里主动为她申请办理了新农合特殊病种及大病补助,让她十分感动。

  “我是纯女户,本来是享受不了分户政策的,但村里考虑到我们家困难,给了我们可以多分一户的优惠,我真的好感激。”李保妹激动地说:“我不仅现在能安心治病,以后还能住上新房子,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

  记者从征收指挥部了解到,青山湖西岸第二轮农房征收工作征收土地面积700亩,征收户数1470户。自征收工作全面展开以来,该区四套班子和区直机关干部纷纷深入征收一线挂点,加入到动迁宣讲队伍中,全力做到“交朋友到家、送政策到家、解决问题到家”。为了更好地服务被征收房屋居民,不少动迁宣讲员白天上门上户宣讲政策,晚上还在签约大厅里为村民办理各种手续,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多才回家。

  在他们细致入微、体贴温馨的服务下,被征收户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也不断增强,对征收工作更加理解、配合。截至6月9日凌晨,七里村已签约476栋,占总户数的71%,共兑付330栋(户)。

   告别故土 期待家乡新变化

  今年60岁的王顺根是土生土长的七里村王安自然村人,他的房子也纳入了此次征收范围。“这栋房子真正称得上是我家的‘祖屋’了,前前后后我家族的12代人在这里生活过。”王顺根参观起自己家的老宅,他说:“我们现在是一家10口人住在这里,我92岁的老母亲也与我们一同住,真正是四世同堂。

  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老旧的藤摇篮放置在显眼处。“每年家里都要清掉很多旧物,但这个始终不舍得扔,已经用了好几代人了!”王顺根说,这栋600多平方米的房子承载了他家族百年来的记忆,想到要搬离确实挺舍不得。尽管如此,王顺根还是表示,自己还是很支持这次改造的,他说:“社会在进步,人也要向前走。我们这里的环境确实和外面的大环境越来越不相符了,卫生环境脏乱、基础设施不完善、治安也不好。相信改造以后,我的家乡会变得更美更好!

  记者从东湖区了解到,青山湖西岸片区改造是南昌都市生态经济发展基地重要项目,已列入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对促进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这一地块将被打造成以商业、新金融、文化娱乐、旅游服务、总部商务、空港水运经济走廊、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主导的宜商宜居、配套设施齐全的标杆式地块。(袁一多 李旸 记者 葛静)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