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五个一批”推进园区二次开发

25.05.2015  19:41

近年来,湖口县针对园区发展土地制约、空间受限的实际,注重内部挖潜、内部提质,启动了园区“二次开发”,通过“技改提升一批、招商嫁接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清理腾退一批、破产再造一批”的“五个一批”模式,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设备等资源,走出一条“集约节约、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1 、技改升级一批,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企业增加技改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技术、购置设备、改造工艺,深挖企业内在潜力。对符合国家和省、市工业技改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已成功帮助九江钢厂、蓝天玻璃、江铜铅锌等三十余家企业通过技改升级,使企业的产能和效益同步增长,实现了传统企业的提质增效。天赐化工连续五年每年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工艺改造,企业产能、产值连年实现翻番,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709.8万元。

2 、招商嫁接一批,实现项目更新换代。 通过“腾笼换鸟”、“先租后转”等方式,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厂房等资源,针对性开展“一对一”招商嫁接,变“死资产”为“活资源”,有效解决部分企业停产困难、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等问题。目前已成功利用中星药业、欣嘉锐、新康达等企业闲置土地,实施二次开发,促成了泽美硅、中佳实业、天祺集团、天盛集团等企业签约落户,盘活了原有企业土地资源。泽美硅项目通过租赁合作的方式,对原有设备全面进行改造转型,当年底实现投产。中佳实业盘活中星药业50亩闲置土地,于去年9月投资2.2亿元新建年产7000吨高档染料生产线,目前项目土建主体建成,正在设备安装,今年5月份可试投产。

3 、兼并重组一批,实现企业凤凰涅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向外推介企业,向内整合资产,帮助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县财政对兼并重组企业根据资产交易额的大小,给予企业20万—50万不等的奖励资金,用于重组后的技术更新改造,对特大企业兼并重组实行“一事一议”。对兼并重组期间新增设备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还给予30万元的技术补助奖励。目前,已推动龙达化纤与赛得利集团、富达实业与宁波福隆公司、力山环保与中粮油集团等成功合作,兼并重组,盘活了企业资源,实现了企业凤凰涅槃、跳跃式发展。富达实业兼并重组后,当年实现产值、税收“双翻番”,并且投资3亿元新建2条生产线,生产规模由3800吨扩大到1万吨,预计今年可新增产值1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4 、清理腾退一批,实现闲置用地激活。 全面梳理逾期不能实质性开工、达不到建设进度要求或存在严重违约的项目,严格合同兑现,开展项目清退清理、土地回收利用工作。对批而未建的项目,按合同约定并依法依规收回项目用地;对供而不用、多批少建的项目,主动征求企业意见,按照法律法规,以“协商收回、征收土地闲置费、依法收回”等三种方式处理。截止目前,已清退违约项目11个,收回用地960亩;清理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项目9个,腾退用地1541亩;并对长江炉料等企业闲置用地,按土地价款20%的比例,每年征收土地闲置费;对恒运物流等企业闲置土地,已向法院递交申请材料,正在依法收回闲置用地。

5 、破产再造一批,实现存量资产盘活。 对土地、厂房多年闲置、关而不清、倒而不破、债权债务关系长期搁置的企业,通过与企业协调交涉、动员债权人依法维权、加强不良资产核销等多种途径,促其进入依法破产程序,盘活企业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并加以利用。同时,积极探索协调解决股权变更、税费调整等破产重整难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解决停产困难企业的矛盾。目前,该县已将新康达、中伟科技等2家确实无法重生的企业纳入破产计划,正在启动依法破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