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农民建房情况微调查

05.07.2016  09:19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房造宅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分家立业、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农民都需要建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盖房造屋的要求十分强烈。但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建房难问题已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引发群众上访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如何破局,值得深思。
  现状一:规划区内冰火两重
  为策应大九江建设,根据《湖口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定,湖口农民建房规划区范围为双钟镇、马影镇以及凰村乡、流泗镇铜九铁路以北区域。规划区内又分核心区和控制区。
  “能盖上新房子,别提多高兴了。”在凰村乡新庆村,村民曹金喜正挥舞着铲子筛沙,长年在外务工的儿子赶回来帮着老父亲挑砖运沙,两层半的小楼已初具规模。“几年来,湖口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这些挨着工业园区的村庄也跟着受益,路、水、电等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好过了,看着年久失修的老宅,就想拆了新建,却被告知要审批,当时就纳了闷,拆自己的房子再建还要走程序?还别说,脾气火爆的我开始十分抵触,与执法队员发生过摩擦。”回想过往,曹金喜有点过意不去,“现在想想,还是能够理解,有序监管总比无序乱建要好嘛。”
  相比曹金喜建房的喜悦,不足500米外的曹述景可笑不出来。“你看看我这房子,几十年了,墙也裂了,梁都是用柱子撑着的,孩子逢年过节想回来住都没地方。向村里、镇里反映,想拆旧建新,却被告知因地处核心区不能建设,真不敢想象未来的日子怎么过。”说到这里,马影镇荣甫村的曹述景眼眶湿润了。
  一路之隔,处于控制区的新庆村建得热火朝天,处于核心区的荣甫村干看着眼馋,规划区内的情况可谓冰火两重。
  现状二:规划区外喜忧参半
  从湖口东收费站下高速,干净整齐的街道规划,清新淡雅的徽派风格,全新的大垅集镇映入眼帘。自2013年加强农民建房监管以来,大垅乡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湖口东大门的良好形象。
  在集镇主干道旁的一个农民建房现场,几名乡镇执法队员正在检查层高、占地面积等指标,在房屋外墙醒目位置可以清楚地看见该房屋的准建公示牌;在集镇的镇村联动点上,五六栋统一样式、大小、层高的房屋正在紧张建设中,每天定时有执法队员巡查;在与彭泽交界的下熊村,村口一余屋因地处定垅线两侧20米规划范围内,3年来未能添上一砖一瓦……“严谨的考核机制,强硬的监管手段,是做好‘两违’监管的重要保障。”说起农民建房监管,大垅乡执法队队长王鹏底气很足。
  看着堆放在王鹏办公桌上40余份建房申请表,可见这里农民建房的刚性需求也很大。怎么解决和安抚?王鹏分享了大垅的经验——引导农户重新选址,在非基本农田的荒山坡上建房,现如今,已有6户重新选址,房屋正在建设中;引导农户到镇村联动点上安置,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解决后顾之忧,现如今,已有4户同意搬迁;剩余的30余户也在积极协调和跟踪服务中。
  “疏堵结合、倾心为民”或许就是县委农工部推荐大垅乡的原因。与大垅乡的“美好”相比,不少乡镇更多的是“乱象”。乘着地处规划区外监管力度弱,正值换届有空子钻,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东建西以及“蓄水养鱼”换取“变了味”的建房保证金等现象,正逐步蚕食着辛苦构建的“平衡”。
  声音:多头监管各有利弊
  梳理我县农民建房管理体系,条理清晰,分工明确。但多头监管总会出现“尴尬”和“真空”。
  据县规划建设局乡建技术指导站站长吴吉奎介绍,规划区内的农民建房申请(新建及拆旧建新)由各乡镇上报县规划建设局,再由县规划建设局牵头组织县国土局和县市容执法局现场勘查、监管。规划区外农民建房申请(新建)由各乡镇上报县农工部,再由县农工部牵头组织县规划建设局和县国土局现场勘查;农民建房申请(拆旧建新)则由各乡镇自主审批,报县规划建设局和县国土局备案即可。“各方审批表最后都汇总于此,可不同乡镇上报进度不一,导致审批周期延长。”吴吉奎坦言,现场勘查要多方同时参与,各单位工作进度安排难以统一,也会造成审批周期过长。
  “我们天天巡查,天天就有百姓问审批好了吗。审批时间拖得越长,不稳定因素就越多。”县市容执法局规划监察大队指导员沈海燕向我们诉苦,“真正有需求的农户,他不会理解‘全县一盘棋、统一调度’,他只会认为是我们压着不批,矛盾容易激化。”
  “针对拆旧建新部分,国土的介入显得很‘尴尬’,让百姓误以为是一道门槛。”县国土局副局长胡雄燕建议,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人为设卡,进一步加快审批速度。同时出台鼓励政策,拉开拆旧建新与新建的成本,有序引导拆旧建新或镇村联动点安置。
  “我们的身份也尴尬,说是牵头单位,却没有审批权,只能充当召集人的角色。八个月来,没收到一张乡镇上报的建房审批表。”县委农工部农房办工作人员林毅直言,周边县市区或裁撤农房办,或将职能转交规划、国土独立负责。希望理顺监管机制,真正实现“权责合一”。

(中国湖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