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探索“产城一体化”破解招商难题

05.03.2014  11:35

    新华网江西频道3月5日电(李兴文 王刚)近年来,湖口县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以发展产业和服务民生为抓手,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升产业支撑度,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内生动力和城市承载力,为项目落户、客商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招商引资成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引擎。通过“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湖口探索走出一条破解县域招商难题的新路。

     筑巢引凤:“培育千亿园区,再造一座新城

    湖口县国土面积669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门”,素有“江湖锁钥,水陆通津”之称,铜九铁路、九景高速、彭湖高速全线贯通,建设中的九景衢铁路穿境而过,形成“两水、两高、两铁”的大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

    而多年前的湖口,由于财政收入在全省经常处于倒数位置,被人调侃成“糊口县”。

    如今,湖口县依托沿江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工业强势崛起。2013年,财政总收入在全市首批突破20亿大关,达20.03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三年净增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5.1%。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1.5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增长13%,三年净增100亿元。

    湖口县委书记卢光辉说,近年来,湖口以“强工兴城”为引领,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奋力赶超,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几年,湖口县将朝着“培育千亿园区,再造一座新城,着力统筹发展,跻身全国百强”的目标迈进。

    “千亿园区”指的正是金砂湾工业园。作为一个以重化工业定位的省级工业园区,金砂湾工业园的规划面积为24平方公里,按“一园三区”(金砂湾工业区、银砂湾工业区、轻工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

    2013年,湖口县提出“依托长江而不依赖长江”的发展新思路,跳出岸线求发展,大力实施腹地开发,推进园区扩容升级、规划融合升级、功能优化升级、服务提档升级,在金砂湾园区、银砂湾园区的基础上,拓展了轻工业物流园区,开辟了高新园区、科技园区,大力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将“一园三区”扩展为“一园六区”,打造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工业发展新平台。

    纵览金砂湾工业园的地图,可以看到“一园六区”是个南衔北接、东扩西联的大手笔工程。连接园区企业的学士路、高新大道、龙山大道等道路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在 “一园六区”形成了10纵6横的园区路网。

    与此同时,湖口县在城建上实施加快海山新区、台山新区、洋港新区“三点联动”,主动融入“大九江”都市区和昌九一体化,着力打造人口超20万,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沿江新型工业城市。

    盘点城市建设账单,湖口县多渠道投入16.9亿元,带动社会投入40亿元以上,实施城建重点项目50个,台山新区整体提升,海山新区建设加快,洋港新区已现雏形;金砂湾学校、妇幼保健院、特教学校等公共服务项目投入使用,文体中心等综合配套项目基本建成。

     全力招商:引进龙头大企业吸引协作配套的中小产业

    筑巢引得凤凰来。湖口县通过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从政策、服务、市场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以龙头大企业吸引一批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前来安营扎寨。

    2013年3月26日,湖口县举行了当年第一次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政贡献大、就业带动能力强、民生辐射范围广、低污染低能耗。既有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项目,也有单体投资亿元左右的中小型项目;既有湖口县现有主导产业的延伸配套项目,也有引领湖口县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湖口县长李小平介绍说,湖口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早已经过了“捡到篮子便是菜”的初始阶段。湖口的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在开展招商工作时,湖口注重发挥沿江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着力引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和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

    在引进大项目时,湖口县围绕冶金、能源、化工、物流、造船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群式发展,最大限度放大沿江产业聚集效应。这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将把湖口打造成为江西的“冶金之都”,江西最大的气煤电产储中转中心,江西最大的钢铁产业基地。

    在引进小项目时,湖口县主攻投资密度大、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能力强、低能耗低污染的中小型项目。

    湖口县委、县政府组建17个招商攻坚组,各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广搜招商线索和项目信息,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多渠道取得联系,主动上门推介湖口,一有初步意向,立即安排专人跟踪对接。掌握有价值的项目信息后,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主动登门,亲自洽谈。通过这种方式,湖口县获得了380多条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湖口县还聘请115名湖口籍人士作为商务代表,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宁波等地设立联络站,充分宣传湖口,推介湖口。去年以来,商务代表共提供有效信息260多条,成功签约项目14个,合同资金37.6亿元。

    2013年,湖口县落户项目达110个,合同资金39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9个,超10亿元项目12个;工业项目92个,新开工项目69个,引进项目个数创历史之最,是前五年的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湖口县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2个,占新引进工业项目的45.6%、全部工业项目的28.8%。菲达斯空气能、智能机器人、友邦光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密集落户和开工建设,海纳川手机触摸屏、泓洋电子科技项目当年建成试生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集聚成势,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四大产业,为“五年决战工业千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城融合:既能“入园就业”又能“进城安家

    招商难,安商更难。湖口除了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优良的政务环境也是有口皆碑,而高标准建设的学校、医院、保障房、文体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更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每年,湖口都会召开一个特殊的会议——政务环境优化调度会。会上,党政部门只有县委书记和县长参加,各职能单位一律不派人参加,会场唱“主角”的是各企业负责人,请他们在会上提出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对各职能部门有何意见,对政府有什么好的建议。会后,书记、县长再召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开会,就调度会上的难题、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疏理,并落实各单位进行解决,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复。

    据湖口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口县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来抓,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干部作风整治力度和社会空气净化力度,铁心硬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责任机制、推进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湖口更好地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热土。同时,着力破解企业土地、资金、用工、用电等难题。

    湖口县在“强工”的同时全力“兴城”,通过强化产城联动、产城融合,加快兴城步伐,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服务工业发展的能力。

    为了让企业员工住有所居,湖口县在园区配套建设了4000套公租房,其中2000多套已分配给企业使用,有效解决了企业员工的住房问题;

    为了让病人病有所医、就近看病,湖口县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拥有150张床位的妇幼保健院,2013年10月份正式投入运行;

    目前,全省一流的园区双语幼儿园已启动建设;集保龄球馆、健身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10余项活动于一身的文体中心已建成,年内可部分投入运营;集现代商业、金融、办公、酒店、会务、写字楼、休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金砂湾中央商务区11栋高楼已全部封顶;大型垃圾压缩站、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均已覆盖园区。

    在金砂湾工业园区多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企业,就业的多数是男工,为了与园区男工形成就业互补、男女平衡的良性发展格局,湖口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切合县情提出开发建设5平方公里的轻工业物流园区,着重引进吸引女工就业的轻工业、物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今,泓洋电子、南方食品、封缸酒厂、高科制药、义乌小商品、汽车贸易等众多项目纷纷抢滩登陆湖口,形成“建材、钢贸、汽车、冷藏、农产品、小商品”六大专业市场。轻工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既方便了员工“入园就业”和“进城安家”,解决了工业园就业员工男女失衡的难题,又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壮大了县域经济,又拉开了城市框架,扩大了城市面积,促进了产城融合。

    产业与人气同步提升。如今,湖口金砂湾中央商务区、力山世贸中心两大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洋港“江湖四道”、黄金珠宝街、盛世中央城等高端商业项目开工建设,浙联电子商务、香港盛大百货、南昌银行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进驻,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城区常住人口达10万人、登记外来人口3万人,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汇集,人气商气财气更加旺盛。

    卢光辉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产城融合不是简单结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进而促进全面发展。湖口县将继续探索“边筑巢边引凤”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科学招商引资,做大工业总量,推进县域经济赶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