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区创新思路推进就地城镇化

21.05.2015  12:50

   全域美景 全民创业 全区富裕 绿色发展

  初夏时节,漫步湾里,茂密的翠竹、清新的空气、蜿蜒的环山公路,让人心旷神怡,天蓝、水清、林绿……尽显一派“村在园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江南水乡风貌。

  近年来,依托自身生态资源优势,湾里区将城镇化建设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治乡村环境、培育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推动全区绿色产业发展升级,走出了一条“全域美景、全民创业、全区富裕”的发展新途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城乡面貌升级

  就地城镇化,就是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近年来,湾里区严守“绿色底线”,对照“生态最优良、城乡最美丽、特色最鲜明”的总要求,依据城镇特点,按照“一镇一设计”、“一镇一方案”的规划,实施城镇和乡村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和通道“五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优化)工程,并先后实施三轮旧城改造工程。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彻底改善城乡面貌。

  同时,该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点实施了景区旅游公路沿线环境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建成了连接城区与各镇的通道绿化长廊;大力推进岭秀湖市民公园等市民“小游园”建设。同时,该区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工程,狠抓环境整治;配置一批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站),改善和新建了一批学校,使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提档升级,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镇化建设“红利”。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双产深度融合

  就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小城镇的自身造血功能——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村镇经济载体。招贤村曾经是养猪大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该村主动转变思路,转型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形成了“公司+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现在,招贤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200多亩,产品畅销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

  招贤村特色产业的转型发展,是湾里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按照“农旅结合、以旅促农、以农强旅”理念,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群众参与、龙头产业化经营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促使农业生态化、规模化、景观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农业与旅游“联姻”,进一步提高了百姓收入,“”出了一片农业发展新天地。湾里万亩茶园、葡萄、黄菊、茶油、苗木、农家乐等一批以“湾里”为品牌的产品受到广大市民青睐,加速了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达到了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

  加快城镇化步伐

  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新型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如何让进城农民无后顾之忧?毫无疑问,首当其冲就是解决就业问题。湾里区通过培训就业与扶持创业并举、政府主导与能人带动合力等措施,大力探索产业城镇化,解决农民进城入镇的后顾之忧。

  看到来湾里旅游观光的游客不断增多,太平镇南源村村民高德桂在家门口开办起了农家乐,随着政府对农庄周边景区环境的优化提升,生意越来越旺,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用出外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做梦都想不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湾里人像高德桂一样,靠着从事休闲旅游相关产业实现他们的致富增收梦。

  同时,湾里的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吸纳农民就业24385人,辐射带动全区1.9万农户增收致富。今年一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过去的700元增长到3716元,增幅达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8元,同比增长9.2%。(郭明弟 肖积娟 本报记者 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