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区“镇园合一”合出体制机制新活力

27.08.2014  12:27

   从“两张皮”到“一条心

  

  一个是最边远的集镇,一个是最大的工业承载平台。对于湾里区来说,地处梅岭山下、五县(区)交汇处的罗亭镇与罗亭工业园,共同生长在这片36.5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就如一对“亲兄弟”,本应和和睦睦,互敬互爱。然而,现实情况远非如此。工作上的各有侧重、行政上的互不统属、人员上的鲜有往来……凡此种种,在双方之间无形中增加了重重隔阂。

  事情要从罗亭镇在湾里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说起。罗亭镇地处昌九工业走廊,东靠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邻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近安义县凤凰山工业园,并与新建县溪霞镇接壤,距南昌市中心28公里、昌北机场15公里,离昌九高速出口仅1公里。最为关键的是,此地不在梅岭风景区规划范围之内。对于一直以生态保护为重任的湾里来说,景区之外的这片土地用来发展工业再合适不过。为此,2005年,湾里区在罗亭镇沿南安公路两侧划出8平方公里区域设立罗亭工业园,作为全区最大的工业园区。

  “起初,园区的‘一把手’由区领导兼任,在推进园区建设上力度很大,镇园之间的关系还比较平顺。后来,为了更好地调动园区干部积极性,区领导不再在园区兼职,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罗亭镇党委书记高招彪介绍道。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案例:2011年年底,罗亭工业园引进了一家污水处理厂,根据合同2012年9月就必须竣工投入使用。可是由于道路不通、大型设备无法进场,没有自来水、机器无法运转,虽然企业多方奔走,但镇园之间相互扯皮,路就是修不好、水就是通不了,这一拖就是近两年。“不仅如此,园区与镇之间在建设规划、土地征用、招商及利益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矛盾。”高招彪进一步介绍。

  这些矛盾,被罗亭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夏辉总结为“六不”:发展定位不明确、项目推进不高效、资源配置不合理、干群关系不和谐、服务企业不到位、园区务工不便捷。“这‘六不’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园区发展,对镇里的工作开展也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镇园推进工作过程中系列问题的不断显现,让湾里区委、区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变现状。2014年岁末年初,湾里区召开工作务虚会,几位区领导建议对罗亭工业园的体制进行改革,在事实上实现与罗亭镇的“镇园合一”。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随后,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年2月,区人大会议确定罗亭镇、罗亭工业园实行“镇园合一”管理体制。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园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分别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副书记兼任。镇园其他领导进行交叉分工,干部进行岗位交流,真正实行“镇园一体”的管理模式。

  “现在两边的干部职工在一口锅里吃饭,工作上有交叉、岗位上有交流,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兼任了园区党组书记的高招彪对此深有感触,“以转变职能、增强效能为支点,按照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在服从和执行区里统一规划和政策的前提下,镇园领导班子统筹管理镇园发展、建设规划和产业政策,这有利于加快镇园项目投入建设步伐,强化镇园工业经济发展。

  “镇园合一”带来的变化,企业最有发言权。罗亭污水处理厂主管江蓝天告诉记者:“正是在镇里、园区的合力下,我们断断续续做了三年多的工程,在今年3月份协调好进场道路、自来水供应等环节后,推进十分顺利,仅用3个多月就完工了,6月起已经开始运行。”贵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元武说:“以前企业遇到什么问题,不但要向园区反映,还需要与镇里协调,除去来回奔波不说,还往往因为镇里、园区之间的协调问题,让我们夹在中间有苦难言。现在好了,有问题一次上报、一站解决,企业要做的就是安心生产。

  采访中,罗亭工业园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经济运行数据。截至7月底,园区今年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1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创税1050万元,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湾里区委书记王建平表示:“推进改革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罗亭镇、罗亭工业园通过体制机制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原来大家是‘两张皮’、各顾各,现在是‘一条心’、同进退。可以说,‘镇园合一’合出了新活力,达到了‘1+1>2’的效果。”(陈丹 郭明弟 本报记者 谢松 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