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对“满目苍夷”路监管问责比修补更重要

03.07.2015  20:25

  2010年动工改造、2013年10月才全线通车的闽侯旗山大道,不少路段如今却已“满目疮痍”。近日,不少福州市民致电海都热线95060反映,旗山大道东半幅道路刚开通1年多,多处路面已出现裂缝、深坑,颠簸难行。市民质疑,“花2.5亿元建的路,才通车1年多,为何如此脆弱?施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7月2日《海峡都市报》)

  一条耗资2.5亿元的新修公路,投入使用仅1年多就“满目苍夷”确实令人痛心。造成此路的原因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修建的质量本身不过关,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二是路面车俩流量过大,一些重型车辆碾压,加上雨水浸泡,造成沥青路面损坏严重。三是大道损害的频率较快,养护工作量不够或不及时。

  就目前而言,以上三种原因都可能是造成道路破烂的致命伤。但这里边会有主次新近之分。对此,就要动用专业技术力量,对此路进行重新评估稽查审核,找出“短命路”的“罪魁祸首”,不可以模糊或以不可抗力的原因托辞蒙混忽略过去。问题一旦查明,就要实行问责,彻查一些责任人。

  新闻中获知,针对目前旗山大道全线的路面损害情况,最迟将在今年8月对旗山大道进行首次大修,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这样的回应固然是好事,但在路面破损原因未真正查明之前就动工修补,就可能掩盖了一些真相,让问题症结变得更加缥缈虚无起来。

  某种程度上讲,监管问责比修补更重要。如果主要原因没找出,就是投入力量进行了重新修补,没有看到“前车之鉴”,即便修出了一条“补丁路”恐怕还会还原到以前状态。要修就先落实监管问责之“”,把该路筑牢成一条“千秋路”和“民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