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20.10.2015  15:26

   政府买单 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

  城市化步伐加快,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很多人不禁要问:“人老了,该去哪儿养老?”为解决居民日益迫切的养老需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采取“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方法,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努力做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社区有了5分钟居家养老生活圈

  敞亮的服务大厅里,老人们在案几上挥毫泼墨;棋牌室里,老人们一边打牌,一边聊着家常;活动室里,老人们看书、读报,累了就在一旁的保健室内放松筋骨。而就在服务中心正对面,社区蔬菜超市、社区便利店、社区理发店依次排开,不少老人正在店里选购商品。10月19日,记者来到红谷滩新区万达星城社区,对这里的居家养老生活圈一探究竟。

  中午时分,记者见到章新杨老人时,他正在红谷滩新区万达星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午饭。章大爷今年77岁,孩子在外上班中午不回家吃饭。每天中餐的时候,他都准时出现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不用上下楼买菜做饭,更不用洗碗。饭菜味道好不用说了,一起吃饭的人多,还很热闹,胃口都好起来了。”章大爷说完,同桌吃饭的老人都纷纷点头赞同。

  在万达星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章大爷一起就餐的老人还有20多位。据万达星城“金葵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盛坤介绍,“金葵花”在社区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网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集就餐、日托、保健、活动、维权、上门照料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们日间统一享受集中照料服务,夜间分散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每日配餐服务只需支付5—8元不等,不离家,不离亲,不花费大支出。

  社会组织+社区 服务“四合一

  沙井街道现有常住人口约16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人4826人,70岁以上户籍老人1659人。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进入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老年人不足2%,98%以上老人仍然选择在家里养老。为此,沙井街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今年6月,沙井街道以万达星城社区作为创新试点,引进南昌“金葵花”社会服务中心承接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通过街道统筹协调、社区站点服务、社会服务组织运营、志愿者协助服务——“四方联动”运作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自试点运行以来,万达星城“金葵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吸收老年人会员270余名。中心通过项目推介会、经验交流沙龙等,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各类社会组织10余家进驻服务,有效保障了站内服务项目多元化。并建立了入户回访制度,实现了服务项目随老人的需求动态变化。如:开展电话呼救试点,7月中旬,社区有位80多岁老人因为心脏病发,拨打服务中心电话要求救助,助老员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提供了应急支援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 试点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

  沙井街道在试点引进社会组织“金葵花”承接万达星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不仅为其免费提供使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场地及其设施设备,并对居家养老助老员的报酬进行补贴。与此同时,街道计划在试点社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按照特殊人群优先、空巢老人为重点的原则,推出无偿和低偿两种购买服务方式,无偿对象的补助标准为200元/月/人,低偿对象的补助标准为100元/月/人,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券的形式支付,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口很大,居民对服务的需求不但形式多样,而且需求量也相对较多。可是光靠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很难满足这些需求。”沙井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熊经纬告诉记者,如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不但激发了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内在潜力优势,扩大了公共服务覆盖面,更让街道办事处、社区真正做到转变职能、回归本位,以更高的效率做好分内事。

  据介绍,沙井街道将在万达星城试点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竞争择优等方式选择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努力带动社会力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利用3-5年时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将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成为居民文体活动的场所、专业养老服务的平台、社区文明共建活动的窗口。

  记者 邓维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