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族”为寻梦背井离乡
当千千万万家庭欢聚一堂过着温馨春节时,在繁华都市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是踌躇满志、肩挑重任的“漂一代”;是花白头发、步履蹒跚的“老漂族”;抑或是忙于学业、追寻梦想的“学生漂”。他们自愿或被迫离开熟悉的家乡,“漂”至陌生的大城市,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习俗不同等种种问题,成为“漂族”。
漂一代:“为了能在城市站稳脚跟”
清晨7点,北京城东五环的一个小区内,熟睡中的郑伟被闹钟吵醒。这是他工作以来,连续第三年留在北京过年。与往年不同,刚按揭贷款买到小公寓的他今年将父母从老家唐山接到了北京一起团聚,节日期间一直带着父母转悠各处景点。 “漂一代”们的存在,也使得年复一年的春运大潮中,增添了许多像郑伟父母一样逆流而动的老人,他们离开家乡去远方,却与回乡人一样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团圆。
与郑伟不同,2013年刚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赵明选择了独自一人“漂”在北京,“本想让父母过来团聚,可来回旅途不方便,而且我是租的房子,他们来了也没有地方住。”赵明在毕业时选择了一家国产汽车企业做现场工程师,因为这儿“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对于“漂一代”背后的艰辛,在赵明看来都是为了能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
老漂族:天伦之乐难掩异乡孤独
上午10点多,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郡明珠小区内,59岁的肖金枝已经在厨房开始忙活中饭了,腊肉、咸鱼、香肠等丰足的年货整齐码放在餐板上,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为了照顾孙女,肖金枝和老伴从安庆潜山县来到合肥市已有5年,这也是在异乡过的第5个春节,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
在这里,虽然儿孙绕膝让老两口不乏快乐,但习俗的差异、城市昂贵的物价、拥堵的交通却让他们难以适应。肖金枝无奈地说:“看见路上有人说安庆话,就想凑上去聊两句,经常会梦见家乡的人和事。”
肖金枝的无奈并非独例,“老漂族”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忍受着漂泊异乡的孤独和远离故土的保障无依,有的甚至和老伴长年分居两地。
来自淮北市固镇县的宋庆华有儿女一双,2007年她远赴北京为儿子照看孩子,将老伴留在家乡照顾老母亲,一晃就是5年多的分居生活。2012年,老伴接替了儿子家的“任务”,她又赶来女儿家照顾即将出生的孙子。
宋庆华告诉记者:“我的几个兄弟姐妹都在不同城市给子女照看孙辈。孩子在哪儿,哪儿就是我们这些老人的家啊。”
学生漂:为奔向梦想远离家乡
为了备考“雅思”,就读于南开大学的郭茂琪没有回安徽老家过年,而是在天津报了2月3日开课的辅导班。她告诉记者,之所以不回家,是因为复习时间太紧张,而且一回家就只想玩儿,会影响复习。
像郭茂琪这样的留守大学生不在少数。老家在河南的张静是上海某高校一名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研二学生,利用寒假实习赚经验是她春节“漂”在异乡的原因。面对未知的明天,春节期间这群学生不得不“舍弃”家的温暖,投入或备考或实习的忙碌假期中。在伦敦留学已半年的何轶君有着自己的想法,“社会的发展、父母的努力,才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有机会去往更远的地方读书,虽然这种远离家乡的‘漂流’有许多苦,但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大,“漂族”群体的日益庞大已成为可预见的事实,在合理控制人口流动的同时,建议尽快搭建医疗保险、就业扶持这类社会保障平台,为承接人口转移做好准备。城市管理者则应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包容能力,尤其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通过开展志愿、公益活动帮助外来“漂族”尽快融入新环境以消除孤独。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