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根在河南荥阳 潘基文堂哥曾来祭祖

17.03.2014  14:08

位于今天荥阳市潘窑村的季孙墓 河南商报 (微博)首席记者 胡巨阳文/图

  潘姓,起源于商周时期。周武王灭商,吞并其属国潘,派姬荀(号季孙)管理,并封他为“荥阳侯”。“天下潘姓出荥阳”便由此而来。

  自古潘姓多才俊。汉代以来,仅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就有200多人。

   姓氏起源

  “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潘姓后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潘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潘建民说。

  第一支源自姚姓。舜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到了商代,他的后裔在潘地建立“潘子国”,这个国家后来被周武王消灭,其子孙便以国为氏。

  姚姓潘氏的历史有近4000年,但因为势弱国小,后来淹没于姬姓潘氏人之中。

  第二支源自姬姓。周武王灭“潘子国”后,把潘地封给毕公高的幼子姬荀,这就是姬姓潘国。后来,潘国人经过几次迁移,首先东迁至河南洛阳东(今荥阳)的潘城,然后又东迁至河南商丘西北的潘侯集,最后南迁到当时楚国的潘乡(即今天河南固始)。

  姬姓潘国势弱国小,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姬姓潘氏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

  第三支源自芈(mǐ)姓。潘国被楚国消灭,成为楚国一邑,楚成王时的潘崇,是芈姓潘氏的始祖。芈姓潘氏的历史也有2600多年。

  “从各地潘氏宗谱来看,潘姓始祖均为‘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但没有查到以舜或潘崇为始祖的宗谱。”研究潘姓起源多年的潘成忠说。

   根在荥阳

  “季孙是潘家一世祖”,这点已被潘姓后人公认。查阅资料发现,“季孙”名叫姬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幼子。

  “康王命毕公,以成周之众保厘东郊。毕公幼子季孙受封于荥阳潘水流域,守卫成周东门户。季孙公殁,葬荥阳金堤山。”宋代江西《潘氏宗谱》、清代湖南《潘氏族谱》等潘氏家谱中均有这样的记载。

  潘姓始祖季孙的墓,就在荥阳金堤山南岭潘窑村。金堤山分为东岭、西岭、南岭,自西周季孙葬于此地,潘氏子孙供奉香火不断。晋代潘尼后裔落籍潘窑,遂为荥阳潘姓一支。

  “各种家谱和史书记载,潘姓始祖季孙被封在荥阳,去世后也葬在荥阳。”潘建民说,由此也可推定“天下潘姓出荥阳”。

   始祖之墓

  荥阳往西25公里,有一个潘窑村,潘姓始祖季孙的墓就在村南。绿油油的麦田中,有一座高约3.6米、直径15米的坟茔,坐南朝北,墓前竖着一块青石墓碑。石碑是螭龙碑额、长方碑身、龟形碑趺,上面写着“潘姓始祖季孙公之墓”几个大字,该墓于2011年由潘姓族人修建。

  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潘国渐衰。新兴皇族郑国兴起,潘国不得不沿古汴河向东南迁移。潘国大部分臣民南迁,而留下的一小部分在原地守护南岭潘氏祖茔。

  潘窑村91岁的潘先生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潘窑村南边有一座占地20亩的潘氏祖墓,墓碑无数、巨柏成林,可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平整为耕地。

  2007年9月,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荥阳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潘氏宗亲代表300余人齐聚荥阳,祭拜始祖。

  “2008年,河南潘氏文化研究会提出修建始祖墓的计划。次年,这一计划得到全国潘氏宗亲及组织的支持,筹集资金20多万元,并于2011年8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修建。”潘建民说,根据设计图,竣工后的季孙墓旁设有围栏,将潘姓族人中的名人书画刻碑在此供奉,供后人瞻仰学习。

   人口数据

  如今,潘姓是中国姓氏中排名第36位的大姓,总人口约72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5%。

  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份多。上述八省的潘姓人数,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69%。

   潘姓名人

  潘氏家族,名人辈出,群星灿烂。

  春秋时有楚国大夫、太师潘崇。

  西晋有文学家、有“美丽潘郎”之称的潘岳。

  唐代有三辞相位的潘师正。

  宋代有开国功臣潘美(小说中的潘仁美)。

  清代有思想家潘平格、史学家潘柽章、诗人潘德舆。

  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统战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潘汉年,诗人潘谟华,画家潘天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7年4月,潘基文的堂哥曾专程来河南荥阳祭祖,想了解潘姓后人迁居朝鲜半岛的原因、经过,请关注后续的专门报道),小品演员潘长江,九球天后潘晓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