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居”被称大忽悠 权威科研机构频质疑

26.02.2015  14:46
原标题:“火星移居”被称大忽悠 权威科研机构频质疑

  一名火星计划的参与者。

  火星生活效果图。

  火星生活效果图。

  火星生活效果图。

  火星生活效果图。

  频遭媒体学界质疑

  据外媒24日报道,在当今世界上诸多由民间自发推出的太空旅游或宇航探索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最近完成全球选拔准备单程前往火星成为第一批当地永久居民的“火星一号”计划。“火星一号”在全球数以万计报名志愿者中已选出包括2名华裔和5名英国人在内的首批百名殖民者,并坚持称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火星登陆。

  但此间有报道质疑“火星一号”可能是“骗局”。外媒借此机会特别从不同侧面进一步剖析上述火星殖民计划究竟是不是“骗局”。

  科幻=骗局?

  报道称,此前有一系列媒体质疑“火星一号”项目是骗局,对此,外媒正式以电邮方式希望联络到“火星一号”负责人或代表,但截至发稿时还没有得到答复。

  外媒通过调查发现,“火星一号”的确是一个正式在荷兰依法注册的非营利性基金会,其注册时申报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人类在火星上建立第一个殖民基地。其麾下注册的“星际媒体集团”则是营利公司,主管经营诸如市场开发、洽售媒体转播权、代言权等业务。后者的营利目的是为“火星一号”计划筹资。

  不过,外媒同时发现,其实尽管“火星一号”组织确实注册存在,各种相关赞助人和支持者都确有其人,很多初期准备工作也可以说已经展开,但这一切都一直没能改变国际科学界和多数宇航专家将这一民间火星计划定义为“科幻”,并对其可行性画满问号的事实。

  报道指出,据“火星一号”基金会向官方申报的财政预算表显示,基金会三大收入来源分别是“个人捐款,企业赞助,代言权和版权销售”。

  计划创始人——荷兰企业家和科学家兰斯德洛普也一直都在各种场合指出,最终制作一套真人秀的电视转播权在全球出售,将成为基金会赚取足够实现火星殖民目标款项的最重要手段。也就是说,项目最终能否实现,至少资金方面要靠对外做市场营销和争取媒体介入。

  媒体质疑

  几乎一直未停止对可行性质疑

  除了科学界的怀疑眼光外,媒体也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对“火星一号”可行性的质疑。

  基金会成立初期,当时宣布预计2025年前可以建立第一个火星殖民基地,而完成建立火星基地和运送第一批殖民者登陆共需约60亿美元。

  英国《卫报》科技记者近日采访了“火星一号”长期主要支持者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理论物理学家胡夫特。即使是这位对计划满怀信心的学者也暗示,原定2025年前后登陆的时间表不大现实。

  胡夫特在访谈中说,原计划10年左右实现登陆火星的时间表可能需要在10后边加个0;而预期的筹资规模后边可能也需要至少加一个0。

  也就是说,登陆可能要等到2125年,耗资要600亿美元。

  另有分析指出,其实美国宇航局、欧洲太空署,以及一些其他国家的航太机构也已开始类似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的初期研发和模拟论证。只不过这些有国家强大财力物力为后盾的计划都远没有“火星一号”这么信心十足。

  比如,美国宇航局的人类火星登陆计划预期至少要到2035年左右才可能实现,比“火星一号”的2025年至少晚十年。

  科学质疑

  不断受到权威科研机构的质疑

  据了解,“火星一号”项目迄今为止最大困难一直都在筹资问题上;此外,项目自开始起也不断受到来自权威科研机构对项目细节的质疑。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就表示,根据“火星一号”所构想的火星基地生存计划所从事的模拟实验显示,基地密封舱空气在基地开始住人运作68小时后就会出现含氧量超标至令人窒息标准;而单靠殖民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难以让基地种植的植物和农作物成活。

  上述模拟实验称,维系第一批火星人类的生存,至少需要约200平方米以上的种植面积,而目前构想中的50平方米远远不够。

  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结果,还仅仅是外界科学家们对项目质疑的一小部分;更有人直接讽刺指出,距离预定登陆火星时间仅有十年,发射器、登陆器等大型必需机械的开发研制都还处于构想图纸阶段,“火星一号”简直是痴人说梦。

  此外,美国国家宇航局也对“火星一号”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并表示如果有理由认为计划最终将对宇航员和殖民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将会出面干预。

  “火星一号”创始人兰斯德洛普则反驳麻省理工的模拟实验是“胡说八道”。他同时指出,承包为“火星一号”设计生产火星殖民村密封生态舱的美国“完美太空发展集团”也正在展开一系列模拟实验,而最终结果将证明麻省理工的结论是“荒谬的”。

  支持声音

  诺奖得主:给火星梦多一点空间

  报道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纯民间自发筹资的宇航项目,连发射器、飞行器、降落舱,以及几乎一切都仍停留在初期设计图纸层面的火星计划希望比美国宇航局提前10年完成登陆火星本身就是充满梦幻和戏剧色彩的事情;更有评论人指出,多数精神正常的人可能都不会看好项目能够成功。

  不过,项目创始人兰斯德洛普则对各界不断的质疑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实现人类登陆火星和在火星生存下去的科技“早就存在”,且“十分成熟”,因此2025年前后登陆火星的计划仍然非常可行。

  不认可“骗局说

  而项目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胡夫特对指责“火星一号”是骗局的说法不屑一顾。他一方面认同计划需要更多实际理论论证,但也要求众多“质疑者”给这批想要实现殖民火星梦的人们一点空间和支持:“要允许参与者继续保持乐观,让我们一起耐心看这个项目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他表示:“也许民间搞这种项目的确需要更长时间,更多预算,但谁会对一个要再等一百年的项目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