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上的别样青春

03.03.2020  12:21

  在抗“疫”一线,一群“80后”“90后”“00后”青年医护人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展现出勇敢、担当,选择逆行、坚守,在“火线”上书写别样青春。

  传递抗“疫”前线最美声音

  “大家好,我是丁岚,欢迎收听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特别制作的《抗“疫”最美声音》。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好好生活》……”2月27日14时,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丁岚正在酒店忙碌着她的“副业”。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丁岚每天除了关注新冠肺炎患者的身体状况,她更加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我们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一档音频节目,给患者传递正能量。”丁岚说。

  2月23日,丁岚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支起了她的简易“电台”,《抗“疫”最美声音》音频节目诞生了。从那天起,丁岚每天都会录制一篇美文或励志故事,次日推送到病患微信群里,广受患者欢迎。(兰  天)

  “他们开心,我就开心”

  涂乐佳是江西省人民医院骨二科、康复医学科团支部书记。“90后”的她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青年突击队成员奔赴抗“疫”一线,进入武汉市江岸区方舱医院A区开展护理工作,还被任命为病区的副护士长。

  涂乐佳说,起初,因为穿着防护装备,她很不适应,感觉头晕、憋闷。虽然难受,但想到病床上的患者,她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有一天,一位患者拒绝用餐,涂乐佳立刻主动上前关心,得知患者因为其父母和孩子还在住院,所以没有胃口吃饭。为了缓解其心情,她时常主动找患者聊天,经过几次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位患者终于开始进餐,脸上也有了些许笑容。

  “病区共有500多位患者,我要尽最大努力多关心他们一些,每次看到他们开心,就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开心。”(李雅婷)

  带着青春的朝气迎难而上

  2月26日,是秦志文、万芬、彭丽燕到武汉的第21天,“90后”的她们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年轻的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

  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她们没有退缩,带着阳光的笑脸和青春的朝气迎难而上、奋勇前行。当天,秦志文像往常一样,提前一个小时前往医院,领物资、洗手、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手套……所有的步骤程序了然于胸。“即使很熟练,也不敢大意,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秦志文说。

  “上班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交接的时候,得到了患者的赞扬,感谢我们对他们的有求必应,为他们及时解决了问题。在回去的路上,望着逐渐复苏的城市,我觉得累并快乐着。”秦志文在日记里写道。(邓云华)

  “这里有最好的医患关系”

  “85后”的徐丹,是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护士,被分派到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下称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收治的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徐丹和队友们除了对他们进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发放口服药等,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你跟我女儿一样大,看着你,就像看着自家孩子一样。”在方舱医院,很多患者都是父母辈的叔叔阿姨,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他们对各项工作都很配合,甚至反过来关心医护人员,让大家多休息。每次听到这些贴心的话语,徐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彼此理解,相互关照,共同奋斗。”徐丹说,在方舱医院感受到了最好的医患关系。有一些患者出院后,还在病友群里提出要来做志愿者。(濮琦琳)

  “这回,换我们守护大家”

  万小琼是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三科的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选择上一线。“这回,换我们‘90后’守护大家。”万小琼说。

  在隔离病房,万小琼的工作量很大,每次下班脱下防护服、手套、口罩后,身上早已湿透。经过连日奋战,病房里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转。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患者在住院期间,血小板处于危急值,急需输血。考虑到患者有发热症状,不能立即输血,万小琼反复用冷毛巾给患者进行冷敷,擦拭患者发烫的四肢,使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由于患者此前从未输过血,情绪不是很稳定,万小琼始终陪在患者身边,安抚患者情绪,为其加油打气,最终顺利地为患者输血,如今这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了。(胡龙艳)

  男护士成长为抗“疫”战士

  熊悦涛,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江西省肿瘤医院ICU护士,是一位“90后”男护士。

  疫情发生后,熊悦涛第一时间报名上一线。转眼间,他已经在武汉战斗了30多天,在这期间有过迷茫,有过悲伤,有过欢笑。在病房里,他见过被疫情夺走生命的患者,在那一刻,他很想哭,但是忍住了。因为没有更多时间去悲伤,他还要和战友们尽最大努力和“死神”抢时间,救治更多患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熊悦涛说,作为一名“90后”护士,他还有很多不足,但值得庆幸的是,他能从战友、前辈,甚至患者身上学到所欠缺的知识、技术和品质,变成一名合格的抗“疫”战士,也许这就是成长。(潘  赟)

  抗击疫情的“前哨兵”

  疫情发生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8名“90后”护士主动申请到预检分诊台工作,他们誓言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前哨兵”。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3岁。

  谭寅轩是8名护士中唯一的男护士,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他说:“报名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只想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28岁的邓明芳是这支队伍中的“大姐姐”,她说,急诊科预检分诊台虽小,但责任却很大,是遏制病毒蔓延的第一道屏障。邓明芳说:“分诊时遇到发热患者也会有些紧张,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护士,胆量立刻就壮起来了。”

  一个多月来,这群“90后”护士面对疫情的考验,无一人后退。他们说:“现在轮到‘90后’来守护大家!”(丁艳婷)

  组建抗“疫”青年突击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迅速行动,动员全院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优秀青年群体投身抗“疫”,组建了“抗‘疫’青年突击队”。

  据了解,该院从各科室426名青年党员、团员中挑选了50人组成“青年突击队”,其中8名突击队员还加入了江西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疫情期间,突击队员们协助完成赣州的高铁、高速、汽车站、机场等进出站口过往乘客的体温监测,进行病情筛查工作;发挥优势,全面投身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急难险重”岗位,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生力军”。(吴先群)

  “尽我所能为抗‘疫’出力”

  “主任,我申请再次前往抗‘疫’一线。”刚从抗“疫”一线退下来休整的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护士长游莉,再次向医院护理部提交前往一线的申请。

  在疫情初期,作为第一批志愿者的她,放弃和家人团圆,在景德镇罗家机场体温监测点为来往的旅客进行体温监测与登记,每天从早上忙到深夜。此后,游莉又参加发热门诊的志愿者排班,为发热患者提供分诊、引导就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从1月30日起,她参加了发热门诊的日夜轮转班。在一群“90后”志愿者中,年纪稍长的游莉既是优秀的导师,也是亲密的战友,经常给大家加油打气。“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更是一名党员。我会尽我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游莉如是说。  (徐婷玉)

  “姐妹俩”一起在战斗

  “你们在那边还好吗?祝你们生日快乐,也祝你们早日凯旋!”2月28日上午,远在武昌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杨蓓琦、俞嘉昳通过微信视频收到了来自上饶市立医院同事们的生日祝福。

  杨蓓琦和俞嘉昳是上饶市立医院护理部的医护人员,两人关系一直要好。特别巧合的是,她们都出生于1993年2月28日。2月4日上午,她们作为上饶市第二批医疗队员出发驰援武汉,一同被分配至武昌方舱医院。

  当天,杨蓓琦、俞嘉昳和往常一样,在患者之间穿行忙碌着,细心地登记患者体温。“我记得你,第一天来就是你给我测的血压。”一位阿姨认出了俞嘉昳。得知2月28日是她们俩的生日,这位阿姨拉着她们要合影,想让彼此记住这特殊时期的特殊情谊。(程  东)

  “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江西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朱慧敏,在武汉市第五医院已经工作30多天了。几天前,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拍了张“满月”照,好好拥抱了下一起工作生活的战友。

  有一天晚上,朱慧敏正给25床的奶奶测量血压。“你多大了?”奶奶问,“24岁了。”奶奶还问:“在这里,你怕吗?”朱慧敏说:“一点不怕是不可能的,但只要穿上这身防护服,好像一切都会变得无所畏惧,一心只想做好手上的工作,照顾好患者,看着你们能平安回家。”

  在奶奶的隔壁病房,22至24床的爷爷们也让人觉得暖心。有时候帮他们做点小事,比如接开水、递个东西等,他们都要说“谢谢”。朱慧敏说,当看到他们身体一天天好转,自己可以打水了,呼吸不喘了,此时,她会觉得所有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何凌云)

  “患者康复是最好的礼物”

  2月23日,邹颋在随州市中心医院对着生日蜡烛许下了她的生日愿望:“愿早日战胜疫情,所有医务人员平安回家。”

  邹颋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江西省支援随州医疗队医疗组组长。“5号床的爷爷血氧饱和度一直上不去,抓紧时间,马上气管插管,我来!”邹颋在患者病情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施行紧急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邹颋没有丝毫犹豫,在其他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下,插管顺利完成,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稳步提升。

  下班后,同事们为邹颋准备了生日蛋糕。“今年的生日特别难忘。今天不仅有你们的祝福,患者康复也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邹颋双手合十,许下生日愿望。(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