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抢火车票购买3G手机 称要尝试先进办法
农民工排队购得3张火车票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春节的脚步已悄悄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再度开启。“春运如何回家?”面对这一问题,“买张火车票回家过年”依然是不少外来务工者们的首选。
2014年1月4日,周六,北京,又是个雾霾天。灰沉沉的天气令不少人选择“窝”在家里,临近中午11点,北京市朝阳区化工路垡头商业街上行人依旧稀少。
“哒哒哒”,伴随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红色的身影“闪”到了路边的火车票代售点,从兜里掏出身份证和5元钱,几分钟后,河南打工者陈斌便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春运“回家票”。
陈斌是今年春运的网络购票一族,与他的老一辈们不同,“动动手指就能买票”的方式显然更被这些年轻人所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通过几天来在各大车站、代售点实地探访后发现,与往年售票站前“人头攒动排长龙”的情况不同,今年的车站售票处前相对冷清。
北京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今年多元化的购票方式,令窗口售票‘减负’不少。”事实确实如此。据北京铁路局统计,截至1月6日,互联网售票已占至70%,传统的窗口售票仅为14%左右。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对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繁琐的网络购票还是“玩不转”,排队购票仍是他们的选择。
买3G手机为抢票
也许是拿到车票后太过兴奋,河南打工小伙陈斌一直没有注意到站在身后的记者,直到转身看到记者后,他才吓得愣了一下,随即下意识地用手摸了下红色羽绒服右上方的口袋,那里放着他刚刚从代售窗口领到的火车票。
1992年出生在河南平顶山的陈斌,虽然只有21岁,却有着两年多的工作经验,职高毕业的他原本在河南老家一家建筑公司当钳工,“趁年轻就要出去闯”的念头促使他在2013年4月选择来北京打工,现在在朝阳区一家模具厂当钳工。
“单位有宿舍,工作也是本行。”陈斌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但年根将近,春运却让他倍感压力,老家人此前给他讲过的那些“怀抱被褥夜排车票”的经历让他对春运产生着莫名的恐惧。
原本开始盘算自己什么时候去排队购票的陈斌得知了可以网络购票的方式,他觉得这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网络购票其实从2012年1月1日便正式实施,如今已被很多人接受,但陈斌告诉记者,在“打工圈”里网络购票其实并不普及,因为不仅要有电脑和一定的技术,还得有网银能及时付款,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尝试。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陈斌所穿的红色羽绒服袖口已经磨破,脚上那双灰色旅游鞋的前部也已开胶。陈斌笑着磕了磕鞋上开胶的地方,“单位管吃住但工资不高,一月就2000元”。一直喜欢电子产品的他更愿意花半个月工资去买台二手笔记本电脑而不是换一双鞋。
从2013年12月28日网络开始发售春运票后,陈斌就在高度关注,但网站流量大再加上电脑不太给力,他在登录12306购票网站时经常出现页面崩溃的情况。为此一向节俭的他不惜花700元购买了一台能下载手机购票软件的国产手机替掉了那台从老家带来的老款诺基亚手机,并申请了3G服务。“上班空闲时就用手机上网查,下班就赶紧回宿舍用电脑、手机两个一起上。”
2014年元旦休息那天,陈斌要购买的1月20日回河南平顶山的车票开始发售,他一整天都在宿舍上网“抢票”,还叫来一些工友,想展示下网络购票的便利。没想到网站刷新慢、“抽象”验证码看不清等问题他通通遇上了,“最要命的是明明订的时候还有票,刷新票源后就显示没票,订票失败”。陈斌知道自己定的是最便宜的硬座,肯定不好抢,但这“费劲”的经历却让不少工友放弃了网络购票,依旧选择到车站去买票。
后来终于抢票成功的陈斌,今天来取票就是要回去向他的工友们“炫耀”一下网络购票的成果。“年轻人应该尝试下先进的方法。”陈斌笑着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工友重新找他帮忙从网上订票,因为窗口排票要更难、更累。
玩不转网络只好排队
难点、累点,在27岁的安徽小伙刘龙看来都“不叫事”,只要能按时买到回家的车票就成。
当1月5日下午两点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站售票大厅碰到刘龙时,他正站在务工团体售票窗口的队尾,等待购票。窗口前排的队伍虽不算长,却迟迟不能向前“推进”,刘龙不时从兜里掏出手机看看时间,不时探头向前张望,焦急地等待着,右手不断揉搓手里攥着的几张白纸。
“这是购票清单。”见记者感兴趣,刘龙爽快地打开了这几张白纸,上面是一张张身份证复印件,每张身份证旁都写着需要购买几号去哪里的火车票,记者数了一下,刘龙名单上共有17人,要去的地方遍及河南信阳、山东泰安、安徽蚌埠等地。
“这些人大多是我们饭馆的,也有玩游戏认识的工友。”刘龙是建国门附近一家饭馆的厨师,虽然平时工作较忙,但年轻爱玩的他还是一有时间就到边上的网吧打DOTA,也因此结识了附近几个同龄的打工仔,趁着今天休息,他到车站帮好友们一起买票。
当记者问及单位为何没有统一帮他们订购务工团体票时,刘龙瞪了瞪眼睛连连摆手,“单位从来不管,以前也是我们自己买票。”说完他又自嘲地笑了笑,“我们这些打工的(老板)能按时给工资就不错了,谁管你买不买得上票。”
等待中刘龙告诉记者,他其实还不知道团体票该怎么买,和老一辈打工者只有“挣钱、回家”的观念不同,他们这些年轻的打工者有着更丰富的生活,平时除了工作,也经常聚在一起吃饭、打游戏,聊聊热门电影。“平时在一起很少关注春运,只是到快要走时才开始着急。听说可以买团体票,我就来了。”
作为年轻人,网络购票和电话购票等新兴手段刘龙此前也尝试过,但因为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时刻关注抢票,所以还是索性试试窗口购票。
十几分钟后,终于排到窗口前的刘龙忙将手上的购票名单交给了工作人员:“我们想办多人团体购票。”工作人员告知没有全部购票人的身份证原件无法办理。“没事没事,不办团体也没事,上面的票能买哪张就买哪张,几点的都无所谓。”刘龙赶忙表示。
在工作人员认真查询票源信息时,刘龙一改刚才和记者“侃侃而谈”时的开朗,双眉紧锁,眼睛紧盯工作人员的电脑,右手则不断地敲击着售票窗台,焦急地等待着结果。但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由于有些还未到窗口卖票的发售期,有些已经卖光,17张待买票,刘龙只成功购得了3张,这其中并没有自己22日回安徽蚌埠的车票。
把买到的3张车票和找回的零钱放入口袋后,刘龙掏出手机向一位工友汇报了“战果”,并嘱咐“电话订票那边也盯着点”。“现在我们多人合作,哪里能买到就买,回去我们再往后错错时间,下次早点来办团体票,应该还来得及。”刘龙将那份购票名单紧紧夹在腋下,双手插进衣兜,匆匆走出了售票厅。
坐飞机也是一种选择
刘龙他们或许还有选择的时间,但哈尔滨姑娘刘灿和她的同乡伙伴小张和小李则只能“孤注一掷”。就在刘龙在窗口买票的时候,距离他几十米远的退票窗口附近,22岁的刘灿已经将她和同伴的行李堆在了一根柱子旁,她们要在这里等,等待有人退票。
“今天回哈尔滨的票都卖光了。”刘灿捋了捋自己的马尾辫,对于这一结果她已有思想准备,因为今天回家的决定比较突然。
刘灿三人在一家私人发廊打工,平日就住在发廊二层,今天早上老板突然通知要提前关店,她们的春节假期“被迫”开始了。
“我们这些打工的不敢提前订票,就像这样,老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让你走,票买错了改签又得花钱。”虽然很突然,但毕竟可以提前回家过年,刘灿心里还是很兴奋。
不住地摇头,前去“打探”消息的小李没有带回好消息,这个和刘灿同龄的小伙子,用有着刺青的左手掸了掸衣服,说:“不行最后就整个站票完了,多花点钱买个动车的,8个小时就到了,以前又不是没站过。”
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另外两人的同意,在记者离开前,三人已约定好,如果下午3:30以前还没等到退票,就买4:18到哈尔滨西的那趟动车,“站”回哈尔滨。“站不多会儿,想着能马上回家过年,也就不累了。”小李说。
在采访中,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火车依然是大多数外来打工者们回家的首选。当然,在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年轻打工者中,省去排火车票的烦恼,直接坐飞机回家也逐渐成为一种选择。
26岁的成都人胡冰在北京玉泉路某健身房担任健身教练已经两年,去年他就没有加入到春运购票大营中而是选择坐飞机回家,今年他依旧如此。虽然1300元的机票要比400多元的硬卧贵3倍,但胡冰觉得不仅自己时间选择相对自由,而且节省了抢票的麻烦,也很划算。
“我现在每月6000多元的收入还买得起机票,况且一年也就这一次,花点钱无所谓。”胡冰告诉记者,昨天(1月5日)母亲还给他打来电话让他春节早点回家,家里要给他说个对象。想起离春节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胡冰的嘴角浮起了笑容,“只要能早点回家过年,什么都值得”。
的确,不论是火车票,还是飞机票,每张票都蕴含着打工者“辛苦一年、回家过年”的梦想,也承载着无数家庭春节的“团圆梦”。也许当与家人幸福团聚的那一刻,那些在春运路上遭遇的种种艰辛都已变得微不足道……
(原标题:年轻农民工“抢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