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文化 见证繁荣

26.12.2014  16:36

  从年初到年末,全省文化热点此起彼伏:一批文化赣军的兴起、“文化走出去”传递江西声音、考古文化颇具亮点……一系列文化事件的发生,是江西文化繁荣的见证,也是江西文化进步的标尺。2014年已近尾声,我们来赞一赞2014年我省的文化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起强烈反响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精神在我省引起强烈反响,一场全省文化系统认真组织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纷纷展开。10月19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专程从北京赶到南昌为我省文化系统传达讲话精神;10月21日,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南昌召开,将学习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点赞:全省文化系统认真学习、领会、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联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江西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落实文艺导向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将极大地推动我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连续四次获“五个一工程”奖“满堂红

  9月13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在中宣部组织的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我省六部作品获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涵盖所有评选项目,再次赢得“满堂红”,这是2007年以来江西连续第四次获此殊荣。同时,省委宣传部获得组织工作奖。

  获得优秀作品奖的六部佳作分别是:江西电影制片厂创作的电影《洋妞到我家》,江西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创作的电视剧《领袖》,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舞台剧《回家》,江西广播电视台、萍乡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广播剧《本色》,南昌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歌曲《老阿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瓷上中国》。这些作品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具有鲜明的江西特色,题材、风格和样式新颖、生动、多样,体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要求,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点赞:在这次“五个一工程”奖的评奖活动中,江西本土原创大放光彩,一批依靠江西本土创作力量创作生产、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精品力作脱颖而出。获奖作品的题材多样、艺术样式丰富,标志着我省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江西文化月”文化大步走出去

  3月1日,正是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时节,“2014年北京·江西文化月活动”在北京启动。

  讲述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脉和精神、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创歌剧《回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以江西独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美、秀、娇、甜”之誉的赣剧形式演绎的《荆钗记》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以展销结合的方式,在国家博物馆推出;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不可逾越高峰的景德镇陶瓷艺术,进入北京国粹院,展出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精品;集中展示江西美术家最新创作成果的“江西新中国美术家作品展”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800名文化工作者,推出7台戏、4个展览,在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场所,江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大放异彩。

  点赞:真可谓“顶级国宝亮相京城、文艺精品迎春绽放”,在这场江西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文化月活动中,我省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最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在北京集中展示、展演,搭建起革命老区与首都文化交流的桥梁,整体展现江西不仅风景独好,而且文化好、发展好的新形象,为让北京了解江西、让全国了解江西、让世界了解江西打开又一扇窗。

  “八一起艺”扬起“文艺赣军”大旗

  国画长卷《锦绣赣鄱》、书法长卷《秀美江西》、摄影长卷《千里赣鄱锦绣图》、通景式瓷板画《锦绣中华》一一“呈现”,1月17日,“八一起艺”文艺创作成果观摩汇报会在南昌举行。

  “八一起艺”文艺创作完成的四幅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刷新了我省文艺创作的多项纪录:国画长卷《锦绣赣鄱》是我省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幅山水画长卷。通景式瓷板画《锦绣中华》将中国画笔墨肌理与瓷板画粉彩新彩工艺完美融合,成为景德镇精湛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摄影长卷《千里赣鄱锦绣图》作为第一部摄影家集体创作的作品,第一个采用宣纸打印、国画装裱形式来制作的巨幅摄影作品,实现了从创作组织形式,到图像处理技术,再到载体选择,多个方面的突破;书法长卷《秀美江西》则一扫以往书法长卷创作中书家各行其是的弊病,统一谋篇布局,在我省书法史上尚属首次。

  点赞:“八一起艺”是省文联于2012年7月开始策划实施的大型文艺创作工程,旨在打造一批经得起时代、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这些已经完成的作品带动了全省文艺创作,提振了江西文艺界士气,扬起“文艺赣军”的大旗,再续江西文艺新辉煌。

  试点公共文化服务改革:让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目前,我省正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路径和方法,在新干县试点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在新干县内,凭一张免费的“文化消费优惠卡”在购书、看戏、看电影时均可享受折扣;图书馆总馆、分馆图书借阅实行一卡通的“通借通还”制度;图书馆新添置的电子图书借阅机器,内部存储3万余册最新的电子图书、300多种报纸及公开课视频等数字文化资源……

  点赞:我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增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以试点先行为突破,为全面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积累经验,通过先行先试,由点到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内容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制度与机制。

  全省美术工作会议召开

  3月26日,全省美术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省文化厅首次召开的全省美术工作会议。

  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江西美术事业发展历程,对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江西省美术事业发展的意见》、组建江西省美术场馆联盟、创办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全省美术大赛、建立美术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八大山人”“瓷话”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美术品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益性美术活动、推动美术产业快速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研讨和部署。

  点赞: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美术事业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建设日益繁荣的整体格局中焕发出蓬勃生机,获得了长足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西美术事业在繁荣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结合美术事业的发展现状,积极探索符合我省美术事业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开创全省美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9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揭晓,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乐平市文广新局和乐平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掘的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入选。

  南窑唐代窑址位于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位置,1964年被发现,乐平市博物馆分别于1983年和2008年两次对其进行普查、复查。2013年3月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主动性、课题性考古发掘,揭示龙窑遗迹2座及其他窑业遗迹,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多达数10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

  点赞: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继进贤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之后,我省考古工作第5次荣获中国考古界最高荣誉,进一步奠定了江西作为文物大省的地位。经考古发现,目前全面揭露了一座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这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窑炉遗迹。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不仅填补了乐平市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史向前推进至少200年。

  江西日报记者 游 静 实习生 何 敏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