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主产区销售下降约四成 企业研发新品应对雾霾压力

14.02.2014  20:55

  新华网江西频道2月14日电(记者程迪、沈洋)地处赣湘两省交界的江西上栗、万载和湖南浏阳、醴陵是我国烟花爆竹的传统主产区,花炮销售占据全国80%以上份额,被称为“中国花炮之乡”。

  这个冬天,公款消费锐减、各地雾霾加剧、燃放标准升级,“花炮之乡”格外冷清,销售大幅受挫。花炮企业开始研发新品种,减少对环境污染。

    内销烟花数量下降约四成

  江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重点出口企业,负责浏阳、万载、上栗等多地花炮企业的产品出口,2013年出口额达2888万美元。从业8年的公司总经理沈浩波长期关注中国花炮市场,“在花炮主产区,从一些合作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今年春节内销烟花的数量下降约4成,鞭炮数量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春节前夕的上栗县街头,没有热火朝天的售卖,也不见南来北往的货车。沿着贯通湘赣的G319国道,抵达一隧之隔的湖南浏阳,容纳上百家企业的浏阳花炮大市场门庭寂寞。“已经有好几家花炮厂办事处撤出市场了,没有客户,房租、人工、水电都在烧钱。”老板们忙不迭抱怨。

  相较不是很稳定的国内销售形势,花炮产品的国外销售环境更加稳定。沈浩波说:“国内公众更关注燃放烟花鞭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但根据我的观察,目前这还不是国外客户选择烟花爆竹的决定性因素。

  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的江西省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资质最全的烟花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欧美、亚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公司副总经理侯忠平说,他们企业出口的烟花产品以无硫烟花为主,低钾材料、红丹粉等此前用于烟花生产的材料已经禁用。目前,海外市场稳中有升。

  尽管花炮销售内冷外热,但在沈浩波看来,即便如此,国内市场仍是花炮产业的主战场。如果能用微烟火来代替过去的大型焰火,用小型产品代替以往的大型产品,未来花炮产业在国内市场仍将大有可为。

     花炮企业研发新品减少对环境污染

  在江西省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厂房内,侯忠平手握着点燃的冷光烟花,四处喷放的火焰不断变幻出各种清晰美丽的图案。

  冷光烟花的热度很低。侯忠平把手直接伸到了火焰上,没有表现出丝毫被灼烧的异样。“这种烟花所释放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少,是一种相对高端的环保产品。

  近年来,各地的花炮企业已开始围绕环保、安全做文章,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侯忠平告诉记者,李渡烟花集团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无硫烟花,他们共同申报的烟花爆竹典型涉药工序安全生产新工艺与新设备研发项目已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立项。

  “我们自2011年就已开始进行新型环保烟花的研发和生产,并进行了微烟、微硫烟花试点。今年春节,我们向市场投放了一些微烟、微硫的烟花产品,市场销售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侯忠平表示,李渡烟花的目标是生产无烟、无硫烟花。

  万载县目前有花炮生产企业398家,其中118家企业以生产烟花为主,鞭炮生产企业有280家。

  万载县烟花爆竹管理局局长曾学根介绍,万载县已开始着手更新和研发花炮里面的发射药物,尽量减少烟雾排放,从而减轻燃放时带来的污染。曾学根说,万载县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出了新品种,降低了花炮发射药的重金属含量。目前这一新品种已试用,待解决防潮和储存时间问题后即可投放市场。

  新型环保花炮产品的推出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微烟、微硫烟花和无烟、无硫烟花的研发生产成本较高,经销商必然会加价,结果就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就意味着人们今后在购置烟花方面可能要多留点预算。“毫无疑问,无烟、无污染是国内花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也要争取逐步实现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力求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曾学根说。

    公众选择电子鞭炮省钱又环保

  今年春节期间,从官方到民间,政府部门、企业乃至个人,都在控制花炮的燃放。

  记者连日走访南昌市内一些主要商业街看到,众多店铺前的街道上少有炮屑垃圾。一位环卫工人说:“往年大多数商家都会在门前盘一地的鞭炮,但今年的责任区内,只有几家商铺放了几挂小鞭炮,炮屑垃圾少了大半。

  一些公众甚至开始寻求电子爆竹、喜庆音乐等方式度过春节。“去年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社区倡议大家不燃放烟花爆竹,而是选择用电子爆竹、喜庆音乐等环保低碳的方式,用实际行动拒绝PM2.5。”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天赐良园社区,62岁的大妈徐雪花拿着社区发的一串电子爆竹说,“往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烟尘太呛人了,如果再不节制地燃放,空气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以后,我们家过年就打算放电子爆竹了,不仅没有污染,而且逢年过节都可以循环利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