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红土地 悠悠高铁情

17.08.2014  12:33

盼望着,盼望着,高铁渐渐向我们驶来了!

四年前,沪昆高铁宜春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汇报会召开,宜春开始规划建设新火车;

三年前,备受市民关注的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及其配套工程在袁州区下浦街道开工建设;

两年前,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

一年前,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速推进,主体基本完工;

一个月前,一辆金、银色相拼的高速动车组列车疾速驶过宜春高新火车站,各项设施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宜春新火车站基本具备开通条件......

多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宜春,这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伴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眼光。

宜春的高铁建设,也因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

宜春高铁,位于沪昆高速铁路上。沪昆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之一,该铁路将联通长三角,打通京广线,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宜春境内,该铁路经过袁州区、高安和上高,并且在袁州和高安设站。

众所周知,铁路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代表现代速度的高速铁路,将会产生一种“洼地”效应,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带给大家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早在多年前,善谋实干的宜春人就提出了建设新火车站交通枢纽的计划。

宜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08-2030)、《宜春市中心城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10-2030)、《宜春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08-2020)、《宜春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送审稿)》均提出:在袁州区建设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公路客运枢纽站、地面公交、地下出租车、社会车辆、邮政等部分。结合新建宜春新火车站以实现铁路运输、长途客运、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社会停车、邮政货运等六大功能无缝链接,全室内、零距离换乘。

根据规划,历届党委政府接续奋斗,朝着梦想努力。

2010年12月17日,我市召开沪昆高铁宜春站(宜春火车东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汇报会。市领导与有关规划设计单位专家及市、区有关单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宜春火车东站规划设计“把脉”。

2011年12月26日,总投资约11.9亿元的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集高铁站、普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站等“五站一体”,实现旅客全室内、零距离换乘车辆。

从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动工开建那天起,高铁,就与机场一样,成为宜春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人们对高铁期盼的心情,也伴随着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越发迫切。

8月中旬,走进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造型犹如“”字的主建筑物。

这个建筑外观模拟现代交通工具的流线型外形,以流线型为主题进行外观设计,以高铁站屋为视觉主体,形成中间高,两侧低,中间稳重,两翼齐飞的总体态势。

整个造型以金属和玻璃的水平线条为主要的立面元素,结合动态的夜景照明,突出建筑组群的连续感和流动感。细部简洁,突出整体的体型变化,充分体现时代感和速度感,呼应交通建筑的自身特征。对比专业术语的解释,宜春人更喜欢用“”字形容高铁站的造型。

经过了两年多的建设,如今的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已经进入扫尾阶段。

与工程量逐渐减少相反,到工地上参观的人反而络绎不绝。不少市民看着极具现代气息的广场后,都激动地说,“站在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前,犹如进入了欧洲,没想到自家门口的火车站也有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与主建筑相呼应的是宜春新火车站广场的主题雕塑——《锂能之光》。这个雕塑由锂矿石底座、五线谱旋律柱体、火红凤凰三部分构成。从远处看,雕塑自下而上犹如宜春新世纪发展的“火炬”。象征新世纪宜春的城市发展在这片历史悠久(2200多年建城史)、文化璀璨、物华人杰的赣西大地上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发、成长壮大、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百业昌盛!

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的重点惠民项目,是沪昆铁路杭长客运专线建设的配套工程,由袁州区负责建设和出资,是目前全省设区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工程核心区域占地面积175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8万平方米。

为了把这一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做好做实,袁州区委、区政府通过多渠道招商选商,最后确定由央企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承建。

自2012年5月正式开工以来,参与建设各方全力以赴,精心安排、科学施工,工程进展顺利,目前,项目建设各项工程进入全面扫尾和最后调试阶段。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高铁、普铁、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互通,实现无缝对接,全室内、零距离换乘。设计年度(投入使用后的第10年,即2023年)长途客运站平均旅客发送量11000人次/日。

新火车站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施工人员最多的时候达到1300多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家品尝到了各种酸甜火辣,也收获了许多感动。

庄佼,长沙人,是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自2012年5月5日到达宜春,负责施工工作。他说,在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两年多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车站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也感到特别自豪。

2012年8月份,高温天气,那个时候正在桩基施工阶段,工期特别紧张,庄佼连续作战了40个小时后,终于体力不支差点昏倒。令他感动地是,宜春这片红土地上,党委政府、附近居民,都特别支持高铁建设。

庄佼动情地说,“长沙人爱吃辣,没想到宜春人更爱吃辣。在这片热辣辣的红土地上工作,两年多来附近的居民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遇到寒暑天气,地方党委政府都会来人慰问我们,使我们更有激情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感动!

干建筑这一行,从来就没有节假日。”这是工地上流传最多的一句话。

28岁的陈杰是江苏泰州人,担任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部试验室主任,主要负责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抽检,并对现场结构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及工程达到安全标准。

在宜春的将近两年时间里,陈杰只回过老家3次,休假的总时间不超过50天。2013年十一期间,陈杰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了。在家一办完婚事,他就匆匆赶回宜春的工地,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今年年初,妻子也来到宜春,在该项目部当起了资料员。 除了项目的建设者,还有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指挥部、宜春火车站技术人员等等,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为宜春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经过几年的努力,项目建设各项工程进入全面扫尾和最后调试阶段。根据杭长客运专线的运行计划总体安排,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将于2014年9月1日正式运营。

高铁的建成开通,将是我市交通运输史上的一次新跨越。犹如一个巨大的引擎,将会把宜春带上“”一般的时代。

沪昆高铁通车后,人们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宜春至南昌、长沙分别只要40分钟左右,宜春至杭州3小时左右,宜春至上海也只要4小时左右。

宜春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高铁将搭建起我市通达长江三角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及西南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有助我市经济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增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我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宜春处在中部地区中心的优势将得到极大地凸显。

宜春,与全国、与世界的距离将进一步缩小。

高铁即将建成通车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群众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前往参观,多的时候,达上百人。

河北人王女士也驾车到高铁站参观。她激动地说,来宜春工作3、4年了,每次回老家都要乘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舟车劳顿不说,还时常买不到票。高铁开通后,宜春打通了与各地的联系,自己也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回到石家庄,回家的路近多了。

高铁的建设,对周边居民也带来了极大影响。袁州区下浦街道秀水花苑居民王小兰满脸笑容地说,高铁的建成,给周围居民带来了极大好处,以前不少人都到中心城找事做,现在很多人都想回到家门口做事。自己都50多岁的人了,还能在高铁找到一份保洁的工作,这在以前自己是想都想不到的。

高铁不仅带来人流物流,更能为大家带来无限商机。尤其是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成,吸引了一大批人来此投资。市民彭云波近几天一直在此附近寻找商机,他说,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全省首个五位一体的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极大,自己准备在此开一家宜春特色卤食店,把宜春的美食带向全国各地。

……

高铁,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速度,更是承载了人们的梦想。

如今的中国,正紧密的和“高铁”联系在一起。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部分高铁线路的通车,中国正在迈入“高铁时代”。

如今的宜春,将插上航空高铁这双腾飞的翅膀,开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圆梦之旅……(首席记者 贾芳)

来源:宜春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