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韩剧落幕 “星星综合症”难愈

14.03.2014  13:19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都敏俊”来到中国录制的《最强大脑》节目,有女粉丝发微博“愿意用一切交换见都教授一面”。这类人群自称得了“教授依赖症”。其实,何止是男主角,这部热播韩剧虽已剧终,但追星族“高烧”不退:淘宝上“星星同款”成为最火的推销语,化妆品卖断货是常事儿。更有甚者,一女孩因男友达不到“都教授”的标准而吵架欲跳河。

        针对这些“星星综合症”,心理专家提醒,“患者”要从沉迷中解脱出来,不仅需要自我审视,而且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

        症状1:“星星”同款断货

        微信朋友圈里,剧中男女主角的每一套服装、饰品、化妆品都被系统归类,品牌、价格等信息一应俱全。淘宝等电商店主更是打出“星星”牌,女主角睡过的同款睡袋、男主角的外套,凡是跟《星星》沾边儿的都火了。

        淘宝网最近一个月的搜索数据显示,搜索《星星》同款商品的用户是搜索春晚的100倍。在淘宝上,以“来自星星的你同款”为关键词搜索,共有17万件商品。

        为了“星星”,钱已经不是问题。女主角那双著名的水晶鞋售价在3800元左右,一家网店30天就售出20双。最火的商品当属女主角使用的韩国某品牌唇彩,淘宝上已经卖断货。最近,市民崔小姐打算去韩国休年假,周围超过10位朋友托她代购“星星”款唇膏。“我真的是去休假的,不是代购。”她抱怨,“连正上初中的侄女都表示要把早餐钱省下来买同款唇膏。

        症状2:别说“星星”不好

        一本2007年出版的书也被“都教授”带火了。剧中,男主角睡前翻阅的书叫《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写的儿童小说,曾获得“波士顿全球号角书金奖”。只是,《星星》播出前,这本书一直默默无闻。伴随这部热播剧,这本书也开始人气攀升,一家天猫店一个月就卖出3443本。网友在评价里也直言不讳:“因为《来自星星的你》才买的”“因为是都教授的睡前读物才买的”。更有深度着迷的粉丝不惜在淘宝上购买韩文版《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出版社也嗅出商机。“都教授”一次不经意的推荐,使几百年前的韩国名著《九云梦》一夜走红。上海古籍出版社表示将推出中文版,这也是原版《九云梦》首次在中国出版。

        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的张小姐是个铁杆儿“星星迷”,报名参加了一个韩语学习班。她听不得有人说《星星》一句不好,单位有位同事在聊天时随口指出戏里的几处硬伤,张小姐和同事争辩了半天。

        症状3:“星星”就是标准

        “星星综合症”最严重的一种表现是一切以“星星”为标准。有外地媒体报道,丽水女孩小毛以“都教授”为标准嫌弃男友,结果两人当街吵了起来,最后小毛闹着要跳河。经民警劝说,女孩最终从栏杆上爬了下来。

        还有网友吐槽,看完这部韩剧感觉吃饭都不香了,总觉得自己很委屈,心情差死了。市民毛先生昨天去理发,赶上个理发师是位“星星迷”,虽然毛先生再三抗议,理发师还是执意给毛先生剪了个“都教授”的“锅盖头”。

        病因

        渴求理想男性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沙莎认为,迷恋“都教授”反映了普通女性对理想男性的渴求,这种心理渴求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满足。目前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两性差异越来越小,所以女性对于理想男性的需求除了要求男性具有勇敢、阳刚的一面,也要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能够理解女性的压力。而现实生活中,同龄男性这两方面的特质都比较欠缺。

        她谈到,这种沉迷并非《星星》独有,当年电影《少林寺》放映时,也有一些小孩热衷于学武术;《渴望》播出时,很多男性也在现实中寻找“刘慧芳”式的伴侣。之所以《来自星星的你》显得更火,与目前的网络社会有关。原来大家喜欢一件事只能小范围交流,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在瞬间形成社会话题。而且网络有聚集效应,即使原来只有四成人喜欢,经过媒体和网络的传播,可能会有七成人去观看、关注、讨论。

        处方

        发现美的眼睛

        心理专家认为,要摆脱“星星综合症”,应有勇气直面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接纳不够完美的自己和伴侣。心理咨询师建议追星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多看身边人的优点,先从自我进行调节。  本报记者 方芳 刘冕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