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照妖镜风波”照出苍白的邻里关系

14.05.2014  10:55

  最近几天的夜晚,无锡宜兴市中星湖滨城45和50号楼之间显得特别亮,50号楼的4楼窗台边,安装了7盏大射灯,每当夜幕降临时,这些射灯就会亮起,一亮就是一整夜。这可苦了周围邻居,强光刺得他们夜里睡不好觉。而装射灯的这家则愤愤不平,他称是对面楼房那户居民先挑起“战事”,安装“照妖镜”的。(5月13日《现代快报》)

  一面“照妖镜”,坏了两家人的和气,更伤及许多无辜街坊,这对于向来推崇“远亲不如近邻”理念的中国社会,无疑是又一次巨大的冲击和一个承重的拷问。

  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速,传统的邻里关系在许多地方早已不复存在。对于多数早出晚归,一到家便“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都市人来说,邻居的观念已经非常淡漠。别说相互串门、互帮互助了,见面打招呼的都很少,甚至门对门住了多年,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晓得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但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邻里关系就必然要退化到零和的地步,甚至随时因一些小事而剑拔弩张、暴力相向,那样的话,住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邻里间的纠纷,起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所以屡屡引起激烈的对抗与冲突,甚至还殃及无辜,这其中既有邻里关系变淡、变味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一些当事人公德意识的离场。

  应该看到,“陌生人社会”的快速降临在抽离了传统熟人社会所形成的道德约束的同时,却并没能来得及培养出相对应的公德意识。这种情况下,由于邻居间彼此并无利益、血缘、情感方面的联系,所以无需顾及什么脸面,一旦产生摩擦便会直接对骂开战。而日益积攒的社会戾气,以及网上惯有的骂战传统,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此次无锡的“照妖镜风波”是如此,之前温州等地发生的“大喇叭冲突”不也同样吗?

  所以,要想避免小区住户间“小纠纷变大冲突”,在我看来,就必须从重塑邻里关系与纾解社会戾气两方面下手。一来,可以通过社区、业主委员会等渠道,多组织一些居民活动,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联系,进而使小区居民产生“我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观念意识,从而营造类似于熟人社会的那种人际约束氛围。这样的话,即便发生邻里纠纷也可以及时得以解决。

  二来,应注意对于社会戾气的引导与纾解,避免将其带到日常生活中来,同时,可通过法律、道德、舆论等手段明确告知冲突双方,过去那种“谁横谁占便宜”的思维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了,继续因袭丛林法则只会令事情变得更糟。简言之,只有当人们都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规则,恪守公德底线,摆脱鲁迅先生所谓“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陋习,类似灯光对照、喇叭互放的冲突才能够彻底避免,起码不至于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