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义务照顾台湾退伍老兵10年 为其养老送终
从2002年起,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员工朱捷,像儿子般关心、照顾和帮助来自台湾的老兵杨银岳,为他养老送终,十年如一日,不求任何回报(本报2012年10月26日率先报道)。而朱捷所做的这一切,直到在台湾的杨银岳老战友徐明写来表扬信后,才广为人知。信中透着感激与敬佩:“在我老友已身无分文,在贵行已无存款的现实情况下,贵行的员工依然帮助我友,精心照料,使得我老友最后的那段路走得那么安详……朱捷先生此举体现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等品质,衷心希望看到两岸人民共同努力把这个传统美德延续下去,中华民族会更团结更强大。”
大堂经理成“专职护士”
2002年,杨银岳携老伴来上海定居。当时在沪买房,房款都是从台湾汇至上海一个远房亲戚的账户,由其一手操办,部分存款也由亲戚在银行开立了账户,由于亲戚未告知密码,杨银岳多次到银行取款均被拒绝,老人一筹莫展。一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再次来到工商银行曹杨新村第二支行寻求帮助。
当年30岁的朱捷,是支行的大堂经理。他热情接待了老人,征得杨银岳的同意后,他决定帮助老人解决难题。第二天,他设法找到杨银岳的亲戚,协商办妥了此事。朱捷又利用业余时间,多次陪同老人,到外资银行上海办事处,帮他办理了繁琐的跨国、跨行托收业务。
从此,朱捷和70多岁的杨银岳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位老人虽有一双儿女,但早就失去了联系。杨银岳是国民党党员,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退伍后,当了海员。朱捷也曾当过兵,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小老兵”,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成了忘年交。
老人患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常年靠打胰岛素控制血糖,每次外出打针,老人总要花费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朱捷得知后,自告奋勇地对老人说起了当过部队卫生员的经历,揽下了为老人打针的活。他每周至少2-3次下班后骑车到老人家,为他打针、按摩,成了老人的“专职护士”。朱捷还给杨银岳买了测血糖的仪器,可随时测血糖。
两个老人对朱捷产生了依赖感,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朱捷。有那么几次,杨老先生和老伴拌嘴,抄起电话打给了朱捷,“不过了,离婚了”,朱捷为了安抚二老的情绪,赶到老人家里,把老太太接回自己家,第二天等二老的火气消除后,再送老太太回家。在二老的心里,已将朱捷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杨银岳不止一次向朱捷提出:“做我们干儿子吧,不然我死了以后这些财产都不知道传给谁。”但老人每次提出,都被朱捷婉拒:“我不想被人家说成贪图你的财产,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
决定把老人接到身边照料
2005年底,杨银岳夫妇说要回慈溪老家定居,虽不舍,朱捷还是尽心尽力帮他们出售了上海的房产。因为不放心,朱捷还在2007年和2008年两次前往慈溪探望他们。
原以为老人从此可以安度晚年,不承想,2009年的一天,朱捷突然接到了杨银岳打来的电话:“我回上海了,活不下去了……”听到电话那头老人颤抖的声音,朱捷心急如焚,当天就赶到了老人在浦东租住的临时住所。
原来,在慈溪,杨银岳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故——丧偶、被骗等,他的健康与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无依无靠的他又回沪居住。得知老人的变故,朱捷很心疼,每周去探望老人两次。在他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生活又恢复正常。朱捷慢慢发现,每周两次的探望解决不了老人的问题,决定把老人接到身边照料。
那天在浦东杨银岳的住所,朱捷轻声但却坚定地问老人:“要不住我那边去吧,离得近好照顾。”“好!”老人一点没犹豫:“小朱,我一直都等着你说这句话,我是真的不忍心再给你添麻烦,但是离开你,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生活!”“那就别耽误了,休息天我来帮您收拾收拾,我们早点搬吧!”
朱捷自己家住六楼,老人行走不便,细心的朱捷看中了同栋楼房的一楼一套房子,几次上门和房东沟通,让房东把租约还没到期的房子租给他。朱捷软磨硬泡,终于打动了房东。为了让老人住得舒服,朱捷拿出3万多元,装修了老房子,添置了电器家具。每个月2000元的租金,也是他掏的钱。
朱捷一家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工作日的白天,朱捷的母亲和一楼的邻居阿姨一起帮忙看护老人,晚上和双休日则由朱捷夫妻负责,送饭又送菜。杨银岳身无分文,朱捷将孩子的“成长基金”,改换为老人的“养老基金”,专门用于老人的日常开销。
老人喜欢出门闲逛,朱捷怕出意外,就将自己的姓名、住址和电话,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注明“如遇到这位老人走失请尽快与我联系,必有重谢!”,分别放进老人的所有衣服口袋里,还在屋子的茶几上放了一叠,这样的“贴身纸条”,一共写了数十张。
“儿子”出面办理了后事
2012年8月26日,杨银岳老人在家里安详地辞世,享年83岁。由于和他的儿女联系不上,朱捷作为“儿子”,出面办理了老人的后事。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对朱捷说:“你是儿子,你抬头、我来抬脚。”朱捷不做任何解释,亲手将老人的遗体抬上了灵车。
杨银岳去世后,朱捷把老人的金戒指等贵重遗物整理好,等着交给老人的儿女。整理遗物时,他意外发现杨银岳生前记下的向自己借钱的纸条,小纸条上记录的金额累计有7000多元,这还不包括给老人治病的医药费。
在老人留下的大量电话号码中,朱捷一一拨打,才找到了老人在台湾的老友徐明,徐明立即赶到上海,为老战友“送行”。他对朱捷说:“老杨多次在我面前说你对他如何如何好,对你感激万分!”
2012年9月26日,朱捷和徐明将老人的骨灰送至慈溪与妻子合葬,帮助老人实现了夙愿。此后,徐明通过海基会,辗转联系上了杨银岳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女儿。当年11月,杨银岳女儿抵沪,朱捷陪她完成了相关公证等事务,她对朱捷表达了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