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被拒载,民航不能太任性

13.08.2015  10:15

  厦门航空今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关于8月6日MF8036航班拒载旅客的4点声明,声明称,在8月6日的MF8036航班上,针对辱骂乘务员并拒绝道歉的旅客,机长出于安全考虑做出拒载决定是正常行使权力。(8月12日人民网)

  12岁的孩子,竟然在公共场所辱骂他人,实在欺人太甚。如果监护人能够恰当处理,让孩子道歉,或者对“养不教,父之过”行为替孩子道歉,也能缓解矛盾。而令人遗憾的是,家长对此表现也极为冷淡。因此,当乘务人员遇到此情况,无可奈何之下,想到利用工作便利,采取拒载的方式,表达机组的抗议,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从表面看,拒载抗议并没什么不妥。拒载类似惩罚,当一方做出对另一方不利的行为时,通过其它方式对其行为反制裁,逻辑上讲得通。此种情形民间通常的处理方法是以骂制骂,以暴制暴,相较而言拒载亦是文明式反击。然而,对于“熊孩子”骂乘务员,机组便拒载事件而言,仍然显得有点任性。乘务人员利用工作便利,联合机组同事对此种行为制裁,以惩罚乘客对自己的辱骂行为,实际上凸显权利霸道,服务意识的淡薄。

  不可否认,乘务员有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然而,维护权利的方式千千万,此种情形是不该选择拒载的。做为乘务员,服务至上应是其秉持的工作原则。此种情况亦是考验乘务员当服务与权利发生冲突时,你是选择牺牲权利换来好服务,还是牺牲服务换来自己的权利。既然是乘务员,就应该以服务乘客为宗旨。之于他人对你的辱骂,也并非无可奈何,完全可以通过其它途径维护。比如登记他的个人信息事后交给单位处理,比如通过治安管理维护自己的权利,都是可行的。

  机组拒载“熊孩子”,权利太任性。机组可以因某个孩子的辱骂而拒载,那么,遇到轻微地被无礼对待,是否也有权拒载。机组有拒载权,但权利不能太任性。何况这个孩子才10岁,即便孩子行为太过恶劣,但教育孩子的责任也不该是乘务员。因此面对机组联合拒载“熊孩子”事件,孩子虽然有错,但做为乘务人员,也应该反思,孩子的辱骂是否己到拒载的严重地步,以及,如果辱骂实在令你难以容忍,拒载是否是唯一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