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盛安:为老人营造一个无血缘的家

23.10.2015  16:15

  新华网南昌10月23日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温美良 彭菁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去尊重,每一个老人都不应该被遗忘。”在南昌市南洋花园小区一栋不起眼的民宅里,15年来,一百多位老人在这里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旅途,保持了生命的尊严,享受到“家人”的温暖。熊盛安——一个67岁南昌老太,就是这个无血缘家庭的营造者。

   退休又上岗 为老人“安家

  “剑声松鹤园”养老院位于南昌市南洋花园小区内,是由一栋别墅改建成的家庭式养老院。外表看,和边上的民房并无两样;走进庭院,各种树木郁郁葱葱;客厅里,欢笑声阵阵,让人感觉这里更像是老人聚会的茶馆。

  今年67岁的熊盛安退休前是九江玻璃纤维厂的副厂长。退休后,习惯忙碌的她总想着做点什么事。熊盛安的姑婆有栋闲置的别墅,熊盛安看到这里环境清幽,适合老年人养老,于是抱着“人生在世,应当有所追求”的信念,开办了这所“剑声松鹤园”养老院。

  “好在不要付房租,不然,我早就撑不下去了。”熊盛安说。15年里,熊盛安虽然挂着“园长”的名号,却没拿到过一分报酬,连每月的退休金也贴进了养老院里。

  早些年人工费便宜,熊盛安还能请一些保姆照顾老人。随着物价逐年上涨,老人交的生活费却没涨。为了维持养老院的正常运转,熊盛安既当“老板”,又当“采购员”“护理员”。丈夫顾永梧今年73岁,也身兼养老院“主管”“修理工”“清洁工”等多个“职位”。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熊盛安挤出时间参加护理专业的培训和考试,还取得了“高级护理”资格证书。

  “家人”陪伴 我不孤单

  15年来,熊盛安是养老院的“法人”,更是老人们的“家人”。她把亲情融入对老人的日常照顾中,帮他们洗澡、擦身、剪指甲,根据他们的口味安排饮食,为他们买书、订报,陪他们玩棋牌、做体检。

  平日里,熊盛安管老人们叫“哥哥姐姐”。她和丈夫吃住都在养老院,每个早上,熊盛安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老人“倒便桶”;每个夜晚,熊盛安还要经常起身查看老人们的睡眠状况。

  年近八旬的顾婆婆家庭比较困难,刚来养老院时,身体非常虚弱,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为让顾婆婆身体尽快好起来,熊盛安精心照料,连每次给孙子蒸肉饼汤时都不忘顾婆婆。在她的照料下,顾婆婆现在面色红润,行动自如。

  90岁的高婆婆腿脚不便,刚来时经常跌倒,熊盛安特地为她安排离客厅最近的床铺,丈夫顾永梧为她特别订制的“木椅马桶”,放在床头既美观又实用,床头到洗手间也一路装有扶手。

  老人们性情多样,脾气各异。面对老人们的各种要求,熊盛安总是尽力而为。赵婆婆刚入园时,生活上不习惯,情绪低落。熊盛安便悄悄请求其他老人帮忙,细心疏导,让老人尽快度过不适应期。顾婆婆脾气急躁,喜欢别人顺从她,熊盛安便事事依着她,避免她发脾气,气坏身体。

  每个老人的生日,也都养老院里的“大事件”。每次熊盛安都要订好蛋糕、备好水果,提前通知老人的子女亲友来养老院为老人庆祝。

  “养老院应是老人的乐园

  熊盛安说,每一个老人都那么可爱,每一个生命都应当被尊重,“养老院不应该是社会遗忘的角落,而应该是老人们生活的乐园。”15年来,熊盛安每天想着法子让老人们“快乐”。

  老人爱唱歌爱热闹,熊盛安每天上午、下午都安排他们集体唱经典老歌;他们爱听戏,熊盛安便到处寻找他们中意的戏曲光碟;他们爱逛街,熊盛安就手挽着他们逛商城。

  86岁的姚爷爷来养老院4年.熊盛安告诉记者,其实他家住得不远,但平日他很少回去。“在这里吃得好、玩得好,老伙伴们在一起聊得来、玩得来。”姚爷爷笑着说道。

  在最艰难的时候,熊盛安曾想过放弃,像其他老人一样每天带孙子,安享晚年生活。熊盛安说,我们夫妻俩也是老人,办养老院可不光是为他人养老,也是为快乐自己的晚年。

  不少老人习惯了这个“”,临终也不舍得离开。周婆婆在这里生活了14年,去年97岁高龄的她,弥留之际的唯一心愿便是让她在园里离世。为此,熊盛安夫妻俩前后忙活了几个月,直到老人最终去世。

  在院子里,熊盛安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株树木的来历:“这是第一批老人里的樊老师留下的一棵石榴树,当时还只是棵盆景;这棵茶树是周老师留下的,茶花一开就很奔放,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棵枇杷树是万老爷子留下的,结的枇杷相当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