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创:熟稔的“未拒绝”难掩恣意的“高一等”

06.05.2015  11:34

  近日网友曝料,一位女老师在带学生出游时,身后有一背书包男生为其打伞。记者获悉,网传涉事教师来自宝山区。经初步了解,4月30日,学校组织学生到和平公园春游,起初老师自己撑伞,后来几个学生表示为其撑伞,而此时教师未提出异议。(新民网5月5日)

  从4月30日网友贴出学生给老师打伞的组图,到5月4日“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女子表情全程霸气”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经过同几天的持续发酵,直至5日,上海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积极排摸、确认事实,校方给出初步调查情况。然而,涉事教师所在的宝山区顾村中心小学还原出的事实却耐人寻味,见怪不怪的“未拒绝”背后暴露的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高人一等”。

  据校方称,老师是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平时与学生关系较为融洽。经初步了解,学校组织学生到和平公园春游,起初老师自己撑伞,后来几个学生表示为其撑伞,而此时教师未提出异议。校方的介绍可谓熟稔而又老练,显然已经为学校和老师开脱作好了铺垫,因为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争相为老师打伞,而老师只是“未提出异议、未拒绝”,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当然,校方最后还不忘认错,试图挽回颜面,提出“这件事损害了教师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及时认错,因为校方深知,面对媒体社会的舆论攻势,学校老师均难以抵挡。因而才会有“学校对当事教师提出了严肃批评,当事教师也认识到了此行为的不妥以及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

  不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上述分析判断固然主观,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舆论的鞭笞让校方和老师胆颤,不得不面对质疑洗清面孔。但不得不提的是,事件中老师“被打伞”,系学生的主动要求和老师的“未拒绝”,着实让人遗憾。一来,学生的主动,除却学生对老师的体贴关心照顾,其背后恐怕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或曰学生的少年老成,或曰老师的“训练有素”,更或者是老师的至上权威,一言以蔽之,学生习惯为老师服务,老师俨然享受这种服务。

  二来,老师的“未拒绝”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对学生的主动服务来者不拒,举一反三,学生抑或家长有所“孝敬”,此学校和教师是否再次言之凿凿“不拒绝”,照单全收?如此熟稔的手法三番五次上演时,难道不是一种病态?

  究其根源,“未拒绝”的根源当是教师与学生群体的话语和身份的不对等,站在“传道授业”的讲台上,老师一旦分寸难握、定位不准,极易背离初衷,走向“高学生一等”的方向。如此恣意的行为,折射的是师德的萎缩、师风的流失。“未拒绝”不能成为师风斜吹的挡箭牌,面向学生、面对困难,老师们不妨蹲下来,和学生平视,平等地对话,一句“由我来”,给学生勇气、令自己鼓舞、让师德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