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作家班维尔新作《无限》出简体中文版(图)

27.12.2013  19:38

  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曾以《》获得2005年英国布克奖。该奖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前瞻。(资料图片)

  《无限》【爱尔兰】约翰·班维尔 著殷书林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9月定价:38.00元

  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悉,爱尔兰著名作家约翰·班维尔2012年的新作《无限》的简体中文版近日在内地出版。对许多普通读者来说,约翰·班维尔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他在世界文坛曾获奖无数,凭借2005年的布克奖作品《》的力量和优美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2012年他的第15部小说《无限》的出版自然引人关注。

  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该书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殷书林,《芬尼根的守灵夜》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一解约翰·班维尔和爱尔兰文学的独特魅力。

   他是诺奖有力竞争者

  有评论家认为,班维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他的作品《哥白尼博士》曾获1976年布莱克纪念奖、《开普勒》获1981年《卫报》小说奖、《》获2005年布克奖,2011年获弗朗茨·卡夫卡奖,2013年获爱尔兰笔会奖。这个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著名小说家,以精准、冷酷、充满辩证的散文风格著称,同时兼具纳博科夫式的创新。

  新作《无限》的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殷书林告诉记者,翻译此书过程颇艰辛。主要原因是这部小说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神话故事,很多人物都需要去查资料、去核对。殷书林认为,班维尔的语言比较难懂,他的词汇量很大。他觉得班维尔从语言方面扩大了语言使用范围。“他不光是用常用的词,还有很多词,非常丰富,他的语言绝对不是一般的小说家能写出来的。”他认为,班维尔的语言是诗歌性的语言。他介绍,有一次采访中,班维尔说他非常喜欢诗歌,也想写诗歌,但他觉得他没有那个能力。殷书林认为其实小说里面就有很多诗歌的意向,内涵非常丰富,如果仔细地读,可以欣赏到很多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他语言的运用。

  殷书林说:“有一个评论家认为《无限》是他所有作品中的皇冠。《》我读过,但我更喜欢《无限》。

  他介绍,从这部小说,可以读到班维尔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观点。小说里借赫尔墨斯之手是这样说的,“总之,我想让你们承认并接受:你们生活的本质是悲剧性的,并不是因为生活是残酷或者忧伤的——忧伤和残酷与我们何干?而是因为生活原本如此,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你们会死,会进入一个仿佛你们从未进入过的状态”。

  殷书林认为班维尔是很孤傲的作家,他不愿意接受采访,他的小说中充满意义,读者读起来不注意的话容易混淆,不知道这个“”到底是谁。如果仔细阅读,就像班维尔说的“如果你调到了正确波段,你会有丰厚的回报!

   不停追问活着的意义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是《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译者,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正如约翰·班维尔所说,爱尔兰文学现在就分成两个传统,一个是乔伊斯的传统,一个是贝克特的传统,而班维尔是有贝克特的传统。但戴从容个人认为班维尔和法国作家罗伯·格里耶有很多相似之处。罗伯·格里耶曾说“我们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毫不相干,万世万物对人都没有任何适应,如果想象不是那么重要,也不是解释世界的信心,而是我们脱离这个世界,以免我们发现某一天世界对我们丧失信心了”。而班维尔的作品,是在非常深刻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据戴从容介绍,在班维尔的作品中,人物的记忆不断的进来,让人觉得他在思考人类的生命。班维尔认为我们的存在时时刻刻跟我们的记忆纠缠在一起,但我们的记忆却充满错误,充满了想象的东西。我们实际上还是没有办法理解我们自己。在《无限》的结尾,班维尔说“虽然我们好像生活的一生非常短暂,虽然我们会死,但我们却可以永远固定在一个灿烂永恒的瞬间”。班维尔觉得我们活着,这个瞬间,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田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