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遇“叫好不叫座”尴尬 市民表示不懂如何向父亲表达

21.06.2015  22:57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6月21日南昌讯(记者 胡康林)6月21日是父亲节,然而这个呼声很高的节日,相对母亲节来说,显得有些冷淡。不仅商家对父亲节开展活动少,而且不少市民表示,因观念问题,他们压根不知道如何去和父亲表达。同时,在父亲节当天,有关留守儿童的父亲节话题引起热议,网友纷纷呼吁给予留守儿童应有的关爱。

   中国父亲节遇冷 观念成主因

  6月21日是父亲节,当日,记者在南昌市走访发现,相比母亲节的热闹,父亲节的“待遇”差了很多,市场热度明显不够。在老师大一家花店记者看到,虽然门前摆放了父亲节鲜花预定的牌子,但前来买花的人不多。

  此外,虽然父亲节正值周末,又是端午假期,然而中山路很多商场里关于父亲节主题的促销活动也相对较少,男士用品的柜台前顾客也不多。在某男装品牌服装店记者看到,虽然商场配合父亲节主题作了夏季男装的促销活动,但是却没有多少顾客上门为父亲买礼物。

  “可能是观念的问题吧,跟母亲更容易表达情感,父亲相对来说会严肃一点。而且给父亲也不知道买什么礼物,鲜花吧适合母亲,给父亲感觉怪怪的。别的就没什么送的了,感觉他什么都不缺。”过路的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爱与母爱的观念存在差异,因此在表达上有些不知所措。

   平均1000个中国爸爸仅一份礼物

  “父亲节”源于美国,相传是美国一位杜德夫人为纪念含辛茹苦将自己及其他5兄妹养大的父亲,在1909年各方奔走,想要建立“父亲节”,最终这个想法得到市长与州长的公开赞成,于是美国华盛顿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随后,将6月的第3个星期日定位美国的法定“父亲节”。

  如今,美国人在这一天会向祖父、继父、养父、叔父以及其他如父亲般恩重如山的人致敬,而对背井离乡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团圆的一天,他们会回到家和父亲一起庆祝,传统的祝福方式有将早饭给父亲送上床,送礼物如明信片、鲜花、巧克力和领带等。

  随着西风东渐,“父亲节”像“情人节”“母亲节”一样来到中国,但就算在热衷于“节日经济”的商业领域,它也遭遇了少有的冷落。据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父亲节”前一个月,平均每天仅有800多人次搜索与“父亲”相关的礼物,平均1000个中国爸爸仅有一份礼物,这个“待遇”还不如母亲的1/8、情侣的1/20和子女的1/30。

   留守儿童的父亲节成热门话题

  在父亲节当天,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有关留守儿童的父亲节成了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网友纷纷呼吁留守儿童家长应多给予孩子们关爱。

  据《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发布,目前,全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近1000万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春节无法团聚,4.3%的一年接不到1次父母电话。

  “其实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父亲节母亲节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概念,因为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自己身边,父爱母爱或许都已经变得很淡薄。”一网友表示,虽然那个节日社会各界都在关爱留守儿童,但远远比不了父母在身边过一个节,因此他呼吁父母能抽空陪孩子过每一个节。

   关注:父亲节江西网友全城寻父

  三天前,新余一位80岁的父亲黄谋远离家出走,至今毫无音讯。他的儿子黄炳根读书不多,但还是一笔一画地写寻人启事,发动所有家人寻找、报警、发朋友圈。他的孝心感动了数万网友,纷纷帮转发寻人。

  “今天是父亲节,希望大家帮忙一起努力帮黄炳根找回父亲,希望这个父亲节能获得美满。”一网友表示。“希望这位老父亲能早日平平安安找到,也祝天下所有的父亲平平安安。”另一网友说。

  据悉,黄谋远,80岁,身高1.5米左右,新余市珠珊镇石山村委黄家村人,患老年痴呆症,于6月18日下午至晚上离家出走。出走时穿棉毛衫裤,脚穿一双拖鞋。如有知情者请告知家人,联系电话13133900631,黄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