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南昌分享中国探月的梦想与探索(图)

14.12.2016  17:46

    (据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消息 江西新闻广播《江广早班车》节目播出)

    昨天下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来到江西,与南昌航空大学的学子们分享中国探月的梦想与追求。江西台记者汤云柯、实习生李海燕报道:
    193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的欧阳自远,是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现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他介绍说,虽然中国是月球探测的后来者,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实现了后来居上。今天,在探月领域,中国航天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录音:月球的资源太丰富了。资源、能源、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以及月球的军事战略地位,推动了众多的国家又要去探测月球。谁先开发谁先得益。】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这个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而在起步初期,“无人月球探测”就因其较高的预算金额,一度受到外界质疑。
    【录音:14亿人民币。刚好北京市宣布要修新的地铁,每一公里七个亿。相当于北京市修两公里地铁的钱。】
    事实上,研究表明,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今天,在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航天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已经显现。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我国累计有20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粗略估算,仅“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语,其实正是中国航天人的梦想。欧阳院士说,探月工程的推进让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持续开展太阳系探测的能力。我国制订了开展太阳、金星、木星系统与木卫二、小行星等天体的探测目标与方案,还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录音:我们一定要为人类再准备一个安全的栖息地。我们的太阳系里面 有没有哪个对象可以把它改造一下,人类可以直接移民?只有一个办法——改造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