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种田记

14.11.2016  00:04

(江西广播网11月13日) 在余江县潢溪镇塔洲村,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把村民撂荒的田转包下来,父子齐心,演绎了一出新老两代农民的"父子种田记"。 鹰潭台记者张华山、陈燕玲报道:

正值"二晚"收割季节,余江县潢溪镇塔洲村广阔的田野里,稻穗金黄,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桂春辉和桂富新父子俩在田间地头忙活着。这一大片农田,大部分都是本地村民流转给他们的。父亲桂春辉:【出录音:一个劳动力在家里,你就是种20亩田,也是2万块钱嘛。我种得多呢,就一千多亩,一亩田赚一百,一千亩也有十万嘛。先是20来亩,第二年就发展到120来亩,现在就一年加一年。】
2010年,随着桂春辉在外地打工的二儿子桂富新回来帮忙,桂家父子的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出录音:刚开始出去是在浙江台州嘛,做印刷做了12年,那时候老头子也种了那么多田,意思就是帮一下忙一样的开始。】
年轻人的加入带来了新变化, 在儿子桂富新的主导下,父子俩这几年添置了收割机、大型拖拉机和全自动育秧机。【出录音:他们老一套方案只能是全部靠劳力嘛,然后我就是接受新鲜事物嘛,从原来的人力,变成现在的机械化嘛,反正很轻松,现在一千四百来亩。】
儿子桂富新的回来让桂春辉如虎添翼,不过,新老两代农民有时也会因为理念上的不同产生分歧。今年,桂富新花15万元买了一架无人机用于喷洒农药,桂春辉就不是很赞成。因为无人机的加入要裁减一批跟着他干了多年的乡亲:【出录音:我也就请了二、三十个人做事,我就带点老百姓也致富一点。】
但是儿子桂富新算了一笔帐:一架无人机一天能喷洒500亩农田,比请人工费用可以节省三分之二:【出录音:他就多多少少有点不忍心吧,我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减少成本,对吧?在我没有利润可谈的时候,别人哪来的利润?】
现在,父子俩已经达成默契。父亲桂春辉只管面上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全都交给儿子桂富新干。与很多年轻人向往都市生活不同,桂富新很享受眼下这种新农民的生活。【出录音:象以前打工,一家人都是分开的。现在一家人全部都在一起,想想还是蛮幸福的吧。】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