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瑶:父母堵门砸店“逼婚”是“病急乱投医”

15.07.2015  12:28

  儿子30岁了还没有对象,父母跑到儿子经营的快餐店里撵走顾客,阻止其营业。儿子李某无奈,索性贴出“家长逼婚,暂停营业”的告示以示“抗议”。(7月14日《华商报》)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可否认,报道中的父母对儿子是怀着一份爱意与关切的,此番举动颇有“病急乱投医”之感。但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真的是为儿子计深远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晚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剩男”“剩女”的婚姻大事让一众父母操碎了心。同时,现在年轻人秉持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加上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就表现得可有可无。这就不可避免地与父母产生了矛盾,成家立业相比较,父母更希望子女先成家。儿子尚未成家的焦虑驱使报道中的父母做出了破坏儿子立业的行为,但这并不是在为儿子计深远。

  在没有和儿子打招呼的情况下,父母就急匆匆地来到了儿子经营的快餐店,开始堵门砸店,驱赶顾客,吓得儿子也不敢回来,怕激化矛盾。快餐店是儿子开的,父母把儿子的财产当做是自己的财产,焦急之下砸店赶客的行为,合情但不合理。父母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对儿子的店面形象造成什么影响?这件事后,餐厅的员工又会怎样看待自己的老板?所谓坏事传千里,儿子的个人形象是否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情急之下,可能没有预料到后果,但事后回想起来,“病急乱投医”的代价是否太大?

  此外,父母的焦虑还来源于农村的习俗——大儿子没有结婚前,老二就不能结婚。笔者认为,这样的习俗并不合理,为什么要给两个不同年龄的儿子婚期排出一个先后顺序?如果二儿子已经有结婚的打算,何不先成全了二儿子?一味地遵循不合理的习俗,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和子女带来不少身心压力。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才是治疗“病急”的良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早已过去,破而后立,父母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以更开放的心态来理解子女的婚姻,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子女也应积极与父母交流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