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患血癌7次移植手术失败 父母耗尽50万家财

07.11.2014  11:16

刚刚完成第八次干细胞移植,小中华看上去有些疲惫。

南方医院12楼血液科病房外,赵军荣神情凄惶,蹲在角落里闷不作声。自从儿子赵中华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他就没有一日不为钱发愁。虽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通过吃药维持治疗,但孩子一辈子无法摆脱高价药物的纠缠,且一旦有一天慢性转为急性,那就意味着更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一切让赵军荣担忧不已。赵军荣下定决心要为儿子做干细胞移植,如果移植成功,儿子就有重生的希望。但世事难料,小中华七次导入干细胞都不能成功,在花费50多万元后,殚精竭力的赵军荣再也无法筹到后续所需治疗费用。

幼儿园体检查出白血病

10月22日,赵中华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他的5岁生日。没有蛋糕,没有蜡烛,父母甚至已经忘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连续一年多,这对农民夫妻满心焦虑,全身心扑在儿子的救命大事上。

赵军荣上世纪90年代离开老家广西桂林,独自来到佛山闯荡。在和邓天弟结婚生子后,一家四口在佛山定居生活。赵军荣是一名电工,月工资3500元左右,而妻子邓天弟则留在家里带孩子,偶尔外出打一些散工,每月有千元左右的收入贴补家用。中华出生在2009年,是家中幼子,上边有一个大他8岁的哥哥,已读初二。

2012年11月,小中华就读的幼儿园进行例行体检,一份血液报告显示他的白细胞异常偏高。赵军荣带着儿子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查,在焦急中等来一份冰冷的检查报告:3岁的中华被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赵军荣不敢相信,马上抱孩子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复查,但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让他绝望。

考虑到无法承受高昂的购药费用,加之药物维持期,孩子的病情可能恶化,赵军荣决定寻找匹配骨髓,为儿子做干细胞移植手术。

孩子还在病房里等钱用

2013年7月,好消息传来,骨髓库找到了与小中华相匹配的骨髓。两个月后,小中华在南方医院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手术。但造化弄人,小中华在术后出现了植入功能不良,连续输了四次干细胞,均未能引导自身细胞生长。

无奈之下,2014年3月,医院又再次联系了骨髓供者,供者同意再次捐赠110ml的干细胞。直到2014年8月8日,小中华已经陆续接受了7次干细胞导入的手术,但他身体里的正常细胞仍然一直长不上去,并且经常出现血小板突然下降、发烧等症状。

为了给儿子治病,赵军荣迄今已花费五十多万元,“包括医保报销回来的15万元左右,还有小天使基金资助的5万元,和厂里捐的3万元。”除此之外,赵家已为中华的治疗负债20多万元,“孩子还在病房里等钱用,但我们没用,借不到钱,已经走投无路。

绝望父亲手里仅剩两万元

后来知道他血液里有抗体,就给他吃激素和美罗华控制,能用的都用了,但愿能起作用。”赵军荣说。2014年10月21日,就在小中华生日的前一天,他接受了第8次干细胞导入手术,至今,供者所捐赠的所有干细胞都使用完了。

医生本来让我们先化疗,再导细胞,免得术后可能出现严重排斥。但我们没多少钱了,只有选择不化疗直接导细胞,一个月后,如果他的细胞长上去了,就可能出现排斥,如果长不上去,那就可能打回原形。”赵军荣哽咽着说,无能替孩子安排更安全的救治方式,他内心的愧疚难以言表。

没有办法了,只能赌一赌……”他说,再过半个月,小中华最后一次导入细胞的结果便能通过血检呈现,无论成败,都急需钱款跟进维持或治疗。但他的手里仅剩的2万元钱,能保住儿子的命吗?

温暖188号

回访

重度地贫儿珍珍的妈妈怀上了“救命宝宝

孩子三个月后出世,30万元入仓费还差12万

7年前,带着重型地贫的先天缺陷,小珍珍降临在梅州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妈妈张秋波连生两胎但配型均告失败后,爸爸心力交瘁,选择放弃。2011年深秋,张秋波孤身一人背着奄奄一息的珍珍来到广州,为女儿寻找最后生机。新快报率先报道此事后,珍珍得到各方关注,并筹得十余万元善款接受切脾手术,随后安然返乡。今年,张秋波终于怀上了能为长女提供全合骨髓的救命宝宝。胎儿出生之日,即是珍珍新生之时。为筹钱手术,张秋波再次赴穗。

回想3年前在广州的经历,33岁的张秋波感慨万千:“是好心人救了她的命,这几年珍珍输血和排铁,都是在用切脾手术后剩余的捐款。”欣慰之余,张秋波未放弃为珍珍做移植的想法,“待长到10岁,每个月保守治疗的费用要去到6000元,真得负担不了。”她抚摸着隆起的肚子,笑容满面,“已经5个多月了,做过检查,和珍珍十点全合。

救命宝宝的预产期在2015年2月24日,那一天,也将是珍珍的重生之日。但想到30万元的入仓费,张秋波愁上眉头。“很多老乡在帮我,前几天还在广州举办过义卖会。现在筹到了18万元,我很感激!但剩下的12万元要在3个月内筹齐,靠我们自己,根本办不到。

公益最前线

广州拟发动“爱心待餐日”活动

邀请餐饮企业或超市自拟日期为困难群体送上饭食

广州义工联第二期爱心待餐活动日前正式启动。记者昨日获悉,广州义工联还计划推广“爱心待餐日”,呼吁全城爱心餐饮企业,自行制定每月一天或多天为爱心待餐日,持续关爱有需要人士。

筹款近8万元

购买1.2万份爱心待餐

截至目前为止,第二期到账的爱心待餐善款近8万元。根据项目筹得的善款,广州义工联出资,将向全市符合各项餐饮业务资格的爱心餐饮企业,包括市内大型或连锁餐饮企业、餐饮小商户及社区饭堂,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购买12000份爱心待餐。

此外,各社会服务机构、义工服务组织(团体)可根据社区的服务需求情况提出申请,广州义工联以餐券的形式提供给社区内有困难、有需要的长者、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士、康复人士、单亲人士等服务对象,为他们送上爱心待餐。

希望每月都有“爱心待餐日

与第一期不同,第二期爱心待餐活动计划邀请大型连锁爱心餐饮企业或大型超市参与。参与单位每月制定一天或一天以上为“爱心待餐日”,每间门店提供20份或者20份以上的爱心待餐,连续提供6次或以上,服务覆盖全市有需要的人士。

广州义工联负责人表示,“爱心待餐日”期望首先得到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支持,逐步形成“蝴蝶效应”,日后全市各大、小餐饮企业都能自行推行“爱心待餐日”或者“待用面包日”、“待用公益日”……在全市企业中形成“人人做公益,户户做公益”的良好公益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