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了

04.11.2013  11:52

  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名人代际沟通纪实节目《爸爸去哪儿了》,获得了电视的高收视率、网络视频的高点击率和社会的高关注度。明星效应、明星平日优裕生活与特殊状态下艰苦日子的强烈对比、难以预料的故事情节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该节目的走红。在已播出的三期节目中,林志颖、郭涛、张亮、王岳伦等五明星及其子女身上有一些共同特征,譬如,明星爸爸都是事业型与主外型的,多缺少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常性互动,对家庭日常事务大多比较陌生,属于比较典型的传统家庭中父亲责任的分工范畴。

  其实,《爸爸去哪儿了》此前在韩国已大获成功,湖南卫视引进后也产生了热烈反响,这源于韩国与中国相似的文化土壤,以及共同面临的家庭责任分工困境。对照近期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其女儿亲密互动的照片获得网络热捧的新闻,可以深刻感受到亲子关系中父亲在场带来的积极效应。

  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一般都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以及“严父慈母”式亲子关系。即使进入当代社会,这种家庭关系的路径依赖依然较为明显,它导致相当一部分父亲在履行家庭责任时,更注重通过工作赚钱等方式;至于直接关注、关心和关爱子女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大多数父亲都能做到的。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家和地区中,亲子关系中父亲不在场甚至缺席的状况比较普遍,相当多父亲注重或偏重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家庭和子女发展,却有意无意地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缺席。

  这种情形使少年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或处于自发状态,或由社会机制进行替代性培养。这种社会机制曾经主要是由大家庭或家族的兄弟姐妹以及熟人社会中亲戚朋友和守望相助的邻居等构成。即使这种替代性培养能发挥作用,但其效果远不如父亲在场的效果。在日益进入风险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后,社会机制对少年儿童亲密性、替代性培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父亲在亲子关系中在场的要求也就日益强烈。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