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玩票玩出大票房 五个熊孩子闹着玩挣钱

03.02.2014  13:04

“与“电影艺术”没有多少吻合度的《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上映,让人不得不感慨:“总有例外存在”。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大年初一首日上映,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有的观众连跑两家影院都没有买上票,影片的诱惑力直接引导了“票房去哪儿”,虽然该片首日票房以9000万屈居第二,但后劲猛烈,在初二的全国排片立即超越了3D《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以36.17%排在第一。电视综艺节目换成个大银幕,五个熊孩子闹着就把钱挣了,《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

一票难求 第二天排片量逆袭

今年春节影院里的盛况超出预料,许多相约观影的小伙伴们都被长长的队伍惊呆了。据不完全统计,大年初一仅一天的电影票房大盘达到2.25亿,其中初一上映的四部新片表现强劲,3D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1.19亿;《爸爸去哪儿》高达9000万,刷新了《私人订制》首日8000万的国产2D影片纪录;而《澳门风云》中的发哥也魅力不减,票房达到2000万;《前任攻略》则达到了1350万。

虽说《爸爸去哪儿》票房第二,但是火爆程度却堪称第一,许多影院就是早晨去也只能买到晚上的票,下午去买则只能苦等第二天的票,朋友圈内纷纷转发“《爸爸去哪儿》买票指南”,戏称“请至少提前一天买票;请选楼层低的影厅,因为电梯挤不上去;请为手机充电,以防伙伴们挤散;不要吃喝太多,卫生间没有位置……”而观众群则以一家三口居多,实现了真正的“合家欢”。《爸爸去哪儿》如此强劲表现也直接导致了第二天排片量逆袭,达到36.17%,在影院内势压群雄。

没有创新反成功

以电影的“艺术”来讲,《爸爸去哪儿》实在不像是电影,就是把一个火得一塌糊涂的电视节目照搬上了大银幕,所有的结构、设计都没有变化。而其实,这也正是《爸爸去哪儿》“独特”的地方。正如《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不知道自己活在摄像机下,他毫无表演的真人秀吸引了万千观众,而这种不加表演的真人秀正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一大秘诀。森碟、天天、石头、KIMI、王诗龄五位小朋友不懂得何为表演,也不知道该怎样表演,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然的真人秀却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天天自然地把爸爸说的“十五分钟”改成“五十分钟”,KIMI自然地说不想帮王诗龄得到小星星,因此还被王诗龄推了一把,大哭起来,再加上“童言无忌”,几个孩子经常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而天天为爸爸洗脚,王诗龄鼓励爸爸等一些小细节,又让人心感温暖。而这些“剧情”,让其他电影难以模仿。

相比之下,《中国好声音》被拍成电影,结果票房是惨败收场。观众喜欢《中国好声音》,看的是导师秀,看的是草根飙歌,谁会去看个新编纂的俗套的励志故事?所以,不用创新,不用“艺术”,只需要把电视节目受观众喜欢的元素继续保留,则已经成功了一半。难怪业内人士感叹,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的制作人员真是太清楚电影的卖点在哪儿了,粉丝的热情,足以让人们忽略买票看最后一集的不快。

真正的“老少咸宜

国产动画片往往被吐槽低幼,于是经常看到的画面是家长陪着孩子进了影院,家长忙着玩手机,孩子开心地又喊又蹦,而《爸爸去哪儿》是真正达到了“老少咸宜”,亲子题材不仅覆盖成年人,也笼络了好挣钱的儿童群体,许多小朋友都是从始至终地high。

影片能够让小朋友喜欢,是因为他们和几位小朋友能感同身受,他们会和银幕上的故事互动,王诗龄少了一颗小星星,他们着急得恨不得冲进去帮忙,看着银幕上几位小朋友和熊猫、虎崽嬉戏,他们羡慕得满眼是期待。

大人看这部电影,像是看《哈利·波特》里的冥想盆,看到的是自己的童年,当年的自己也是这么无忧无虑傻呵呵,没有一点焦虑。《爸爸去哪儿》的观影过程,大脑身体都被放空,跟着几个孩子和爸爸一起着急,看这部电影,发现自己和孩子居然共鸣点如此相似,看爸爸进蛇窝都会紧张,看到各种动物都兴奋得想挤进大银幕去。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