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电影版票房高遭质疑:中国电影工业差

08.02.2014  14:56

  结束了春节假期,春节档票房形势也已成定局。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领跑的春节影市,8部新片在除夕至正月初七这8天里,已取得14.1亿元票房,较去年春节同期7.6亿元提升了近一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真人秀大电影《爸爸去哪儿》成了该档期最赚钱的一匹黑马。据了解,自2月1日至5日,该片排片场次、比例连续5天傲居榜首,首日9167万元票房打破由《私人订制》创造的8000万元的2D电影票房纪录,超过4万张的首日网络售票也打破《小时代》之前创下的纪录。截至正月初七假期结束,该片上映7天已累计获得4.68亿元票房,创造了中国2D电影新纪录,观影总人次超过1500万人次。然而,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数字,也带来了业内人士及影评人对该片“能否算电影”“捞快钱意味粗制滥造”等质疑,为此该片总导演谢涤葵和监制滕华涛近日纷纷对此作出了回应。

   质疑一:真人秀视频也能算电影?

  五天完成拍摄,一个月完成后期制作并上映,内容形式完全照搬电视栏目的模式……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从诞生到成功,着实刺激了不少同道中人。因此,有观众表示:“电影本身挺欢乐,但总感觉哪里不对,仔细思量才顿悟——原来自己花了电影票的钱,看的却是综艺大视频。看来,《爸爸去哪儿》彻底颠覆了电影的定义。

  对此,有些力挺该片的网友翻出电影史对电影一词的定义反问:“电影是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爸爸去哪儿》如何算不得电影?

  滕华涛曾在采访中表示,作为纪录片申报项目的《爸爸去哪儿》坚持将真人秀的形式体现在银幕上,是因为“作为电影故事,需要很长的创作时间,而且这些大人有些人也不是特别会表演,如果让每个小孩都来演一个故事,我自己判断这肯定是个失败的作品,反而是他们真实的东西,真实的反应才可贵”。

   质疑二:五天拍摄凸显烂片圈钱?

  除了“电影论”,该片在短短五天时间速成的实例也是引发质疑和“吐槽”的焦点。不少观众表示:“五天就拍完,这节奏是不是太快了点?破纪录的同时,质量能否保证?”更有业内同行暗讽:“五天拍出的电影肯定是粗制滥造。”对此,该片总导演谢涤葵,日前终于忍不住在微博中回应:“五天拍的就是烂片吗?知不知道湖南卫视为了《爸爸去哪儿》准备了一年!知不知道栏目组为了这个项目筹备了八个月,知不知道爸爸孩子们经过三个月拍摄才有这样的默契,知不知道我们后期团队熬了多少通宵,改了多少版本才有这个效果!《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不说它多好,起码真实自然欢乐不装!”与此同时,监制滕华涛也表示:“我不知道五天拍完这部电影是否算个纪录,但如果说该片同时动用25台摄影机,19组录音,10组剪接,在现场的高达400多人的摄制组,这应该也算是一个纪录了。

   质疑三:内地影市迷失理性方向?

  其实,在《爸爸去哪儿》之前,真人秀改编成电影早已蔚然成风。但无论是湖南卫视在《快乐男声》之后推出的电影《乐火男孩》,还是痛变“炮灰”的《中国好声音》,都成了真人秀栏目意欲“捞快钱”的惨痛教训。然而,就当大家已对此类影片渐渐失去信心时,同样由电视栏目衍生出的《爸爸去哪儿》却在春节期间成功逆袭了大银幕,着实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更挑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影评人“暗夜骑士”就表示:“电影市场居然要靠一个电视节目来喂饱,这说明中国电影工业本身已经差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也有影迷担忧,“这类‘伪电影’自此开始,若形成大气候,未来中国电影岂不是要在扭曲中,无底线地发展下去,彻底迷失理性的发展方向?”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严格意义上讲,《爸爸去哪儿》可以不算电影,但中国电影肯定不会因为它的出现而变得更糟;此外,这部电影很好看,票房也因此大卖,但不代表未来的中国电影会出现依此路数走下去的可能。所以我想,大家的担心或许有些言之过甚。”(记者 崔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