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爸爸”黄梅生:七年帮助185名孤儿学习成长(图)

20.06.2015  11:33


图为“校长爸爸”黄梅生创办的分宜德仁苑。(记者陶望平 摄)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6月19日分宜讯(记者 陶望平)一次家访让他萌生了创办孤儿院的想法,奔波六载,终于为孤儿们建起了一个温馨的家。被孤儿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爸爸”的新余市分宜县教体局原副局长兼分宜一小原校长黄梅生,2008年10月创办德仁苑,七年来先后帮助185名孤儿及特困学生学习成长。

  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回到不远处的温馨的家——德仁苑。站在门口迎接他们的正是“校长爸爸”黄梅生。

  “校长爸爸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黄梅生问好。黄梅生拉着一个小孩的手,轻轻地捏着她的小脸蛋问道:“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

  “开心!”孩子依偎在他的怀里撒着娇。在黄梅生的心里,这些没有父母呵护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快乐和自信。

  现在在分宜一小读六年级的钟倩告诉记者,她在德仁苑很开心,因为“很多人陪我,一点都不孤单。”谈及黄梅生,钟倩说,黄爸爸对我们很好,他温柔、慈祥,“有一次天气很冷的时候,黄爸爸问我冷不冷,我当时觉得很温暖,他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

  今年8岁的袁秀勤是德仁苑年纪最小的女孩。有些腼腆的袁秀勤觉得生活在德仁苑很好,虽然有些男孩子哥哥偶尔会欺负她,但同寝室的姐姐们都很照顾她,“而且很有趣”。

  在袁秀勤的眼中,黄爸爸对她很好,“黄爸爸知道我喜欢吃麻辣,每次出去会给我买麻辣,还叮嘱我一次不能吃太多,要少吃点。”孩子们告诉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黄爸爸冬天会给他们买棉袄,夏天会买短袖,去年放寒假的时候还每人发了200元压岁钱,还有两罐巧克力。

  黄梅生对这群孩子很偏爱,因为他在第一次家访时,心中就被一个在贫困中无人呵护的少年所深深触动。

  早在2002年农历正月初八,黄梅生走进一个平时在校表现不好的学生家时,看见了意外的场景。一间漆黑潮湿的小屋,大过年的,饭桌上只有一碗萝卜和一碗白菜。原来,这个9岁的孩子从小没有父母,跟着年过八旬、双腿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连桌上的白菜也是邻居接济的。

  离开之后,黄梅生的心情难以平复。“年迈的奶奶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哪有精力去照顾孩子?我们能为这样的孩子做些什么?全县又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一连串的问号重重地敲打着黄梅生的心扉。

  一个念头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要在分宜县办一所孤儿院,让这些失去父母呵护的孩子,在学习之余,能重新获得家的温暖。

  经过长达6年的奔波,黄梅生的努力与执着赢得了认可。2008年上半年,黄梅生争取到了上海德仁基金会30万元资助,分宜县政府的20万元配套资金,以及企业家捐助的5万元,当年就建起了德仁苑。这里不仅有宿舍、餐厅、活动室、图书室、学习室等功能室,还配备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风扇、亲情电话等生活设施,并先后聘请了7名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同年10月,第一批34名孤儿正式入住,他们被安插在分宜一小相应的班级接受义务教育,在德仁基金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衣食无忧。

  “德仁苑注重培养孩子以德为先,怀仁义之心,采取教养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实行全免费、全方位教育。”黄梅生说,德仁苑的孩子以兄弟姐妹相称,在互助互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仁苑的孩子们在开心地骑跳跳马。


德仁苑的孩子们在打乒乓球。


吃过晚饭后,德仁苑的孩子们在洗托盘。


值日生在检查小伙伴们的拖盘是否洗干净了。

  打陀螺、打乒乓球、跳绳、骑跳跳马……记者18日下午在德仁苑看到,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嬉闹。吃晚饭时,孩子们依次拿着拖盘适量盛菜,并把拖盘里的饭菜一粒不剩地吃掉。饭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自己去洗托盘,而一旁还有值日生在检查拖盘和勺子是否洗干净。

  看得出来,孩子们通过在德仁苑的学习生活,更加自立了。黄梅生说,自2008年10月德仁苑创办以来,共有185名孤儿及特困学生在德仁苑学习生活过,其中128名孩子已经毕业升入初中或高中学习离开德仁苑,目前德仁苑有57名孩子,其中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8岁。

  现在,去德仁苑看孩子已经成为了黄梅生最大的乐趣。“我儿子儿媳在美国工作生活,他们希望我能去美国安度晚年,可我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黄梅生说,他能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健康成长,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不过,德仁苑的孩子们的生活开支也似一座大山压在他身上,黄梅生呼吁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心机构和人士也能来帮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