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绑鞭炮巧断争牛案

20.10.2015  11:08

  核心提示

  母牛受到惊吓,迅速跑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躲起来,谁是牛的主人,当即明了。一起是谁家母牛的纠纷,在新干县人民法院得到解决。

  这就是法官们给水牛母子做的“亲子鉴定”。听起来让人啼笑皆非。主审法官表示,在很多基层法庭工作,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大案要案,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掌握好生活常识,用心办案和用法律专业知识办案都非常重要,都能赢得百姓掌声。

  别人牛栏里找到自家母牛

  一起找母牛的纠纷,辗辗转转闹到了新干县人民法院,原告是村民老陈。

  老陈说,他家的母牛走失三个多月了,一直无影无踪。他曾一度想放弃,但一次意外听说,让他又萌生了找到自己水牛的希望。因为他听说邻村老王家多了一头水牛。

  果然,登门拜访后,他在牛栏中找到了一头母水牛。

  没错,这就是我家的牛!老陈说,他认识自家的老母牛,“我家母牛的右牛角稍短”。看到在悠闲吃稻草的牛,老陈高兴坏了,他兴冲冲找到老王想要回母牛。然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老王情绪激动,一口咬定老陈“多想了”。“这头母牛是我自己家饲养多年的牛,怎么会是你家的?”两人发生激烈争吵,几乎动手。

  老陈无奈回到家里,心里想着明明是自己养肥的牛却在别人家的牛栏里,甚是烦恼。他开始找外方力量帮忙。

  然而,他找了村里,找了领导,找了熟人,在多方调解后,老王依然表示“此牛非彼牛”,不理会老陈。

  无奈之下,老陈一纸诉状将老王告到法庭。

  “亲子”鉴定费比买头牛还贵

  牛又没有身份证?如何判别是谁家的牛?

  法庭开始了调查。其间,法官叫来两位当事人,曾试图用旁敲侧击、当面对质等方法,以让母牛的假主人露出马脚。

  可两位老农民看起来同样老实巴交,面对法官的质问,他们个个言之凿凿,说得都挺像那么回事。主审法官使出浑身问话解数也没辨出真伪。

  最后,老陈提出的一条信息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我家母牛丢失前生了一头小牛还在我家。

  有小牛犊,那就好辨认母牛了,做亲子鉴定即可。老陈也信誓旦旦提出,要给母牛做亲子鉴定。

  老王犹豫一下也表示了同意,但要求鉴定费用由老陈出。

  虽然觉得给水牛母子做亲子鉴定的做法有点另类,但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主审法官点头同意并帮老陈办理了申请鉴定手续。

  但是,休庭后,法官经考虑,并不完全倾向给水牛母子做亲子鉴定的做法。

  “给牛做亲子鉴定或许是个可行的办法,走法律程序也没有错。但是这笔鉴定费高达万元,可能会比买头牛的钱还多,当事人如何负担?

  牛尾绑鞭炮“鉴定”出真主人

  问题摆在眼前等待解决。在征询两位当事人的意见后,法院一位老庭长想出了一招“土方法”。

  “我有一个土办法,你可以试一试。”老庭长跟主审法官如此这般做了交代,虽然将信将疑,但出于对有着三十多年基层法庭工作经验的老庭长的信任,主审法官仍然照老庭长说的去做了布置。

  第二天一早,按照预先的布置,在两村交界处老陈和老王两位当事人以及附近群众早早来到了现场,两位村干部在牛的尾巴上绑上鞭炮。

  按照老庭长叮嘱的,主审法官简单地宣布了规则:“鞭炮点燃后,牛受到惊吓只会跑到自己最熟悉和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牛跑到谁家就证明谁是牛的主人。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赞许,在再次征得老陈、老王同意后,村干部点燃鞭炮,受到惊吓的母牛向老陈家飞奔而去,一会儿便跑进了老陈家的牛圈里和小牛亲热起来。

  目睹了全过程的群众顿时掌声四起。被告老王心服口服,当众承认牛是捡来的,不还给老陈是怕有人冒领。

  主审法官表示,在很多基层法庭工作,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大案要案,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如何掌握好法律知识,用专业知识办案很重要,如何掌握好生活常识,用心办案亦是非常重要,更能赢得百姓掌声。

  文/徐建国 周雅琴 新法制报首席记者程爱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