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显示:艾滋病毒“毒性”减退

03.12.2014  12:33

  原标题:艾滋病毒“毒性”减退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1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毒在与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过程中发生演化,致病性和传染性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艾滋病毒不再可怕。

  新华社电 这项研究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和南非进行,艾滋病毒传入博茨瓦纳的时间要比南非早10年。研究人员在这两个国家选择超过2000名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观察和对比她们体内艾滋病毒的变化。

  研究发现,在艾滋病毒(下图)感染病例出现较早的博茨瓦纳,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毒复制能力减弱,这意味着这些病毒传染或致病的可能性降低。

  研究团队成员、牛津大学教授古尔德说,博茨瓦纳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毒复制能力比南非感染者低10%,这一结果令人兴奋。

  一些人由于体内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HLA—B*57的保护作用,感染艾滋病毒后发病较慢。但对博茨瓦纳感染者的研究显示,她们体内艾滋病毒的演化已经使这种基因无法发挥保护作用。

  古尔德说,在免疫系统较强的人体内,艾滋病毒能够迅速变异,以适应环境,但变异的代价是,病毒的复制能力降低。

  药物促艾滋病毒“温和

  这份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正使艾滋病毒“变得温和”。

  报告说,用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药物能够率先抑制艾滋病毒中较“难对付”的类型,使较温和的类型逐渐占据多数。研究人员通过数学模型推演得出结论:对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这种“选择性治疗”,能够“加快复制能力较低的艾滋病毒的发展”,从而延缓发病。

  按照古尔德的说法,20年前,艾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大约经过10年;而过去10年间,博茨瓦纳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发病时间推迟大约2.5年。

  “可以想象,随着时间推移,(感染到发病的时间间隔)可能继续延长,未来人们可能(感染后)数十年都不出现症状。”古尔德说。

  不过,古尔德警告,艾滋病毒尽管复制能力降低,但仍然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艾滋病毒已经导致超过3900万人死亡。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350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