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3万多名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浮梁县“6.19”特大暴雨转移群众工作回眸

02.07.2016  03:16



张光华用冲锋舟运送转移群众

背留守儿童上冲锋舟

墩口村主任李志华背老人转移

6.19”特大暴雨渐渐远去,只有那些残留在山村道路边的水印和还没来得及修建的断桥诉说着那场突如其来洪灾肆虐的噩梦。江西浮梁大地上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可提起那场特大暴雨的侵袭,人们都记忆犹新。

6月18日8时至20日7时,浮梁县遭受特大暴雨,累计平均降雨量259毫米,其中以瑶里镇白石塔雨量站330毫米最大。此次特大暴雨导致农田大面积被淹,主要交通道路中断,供电、供水、通讯中断,工、农业生产和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失,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总损失达6.26亿元,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困难。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紧急动员,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始终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抗洪救灾工作的首要位置,调动一切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全力确保洪灾期间无人员伤亡。在“6·19”洪灾中,在浮梁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县部队、蓝天救援队、民兵预备役和县、乡(镇)、村、组干部3900余人组织动员和紧急提前安全转移群众35756人,解救洪水围困群众923人,转移人口超过了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未造成一人死亡事故。在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的过程中,广大干部奋不顾身保护群众的感人事迹让人称赞不已。

王港乡:舍小家为大家

6月19日中午12时,王港乡墩口村干部们刚巡查完山塘水库回村委会途中,发现大水涨势迅速,东河的大水已漫上道路。水家车组上游有一座山塘,对村民生命财产有可能造成威害,由于水深不能过河,村主任李志华马上打电话通知还在水家车组的村支委委员徐功财,让他和村民小组长闵长林一起紧急转移村民,将群众往后靠。虽然后来12户房子受淹,10栋房子被洪水冲倒,由于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村两委班子迅速做出分工,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德负责带人到渭水组、村主任李志华带人负责墩口片转移疏散群众。渭水组120户434人,有6个老人,其中一位94岁老人郑和祖瘫痪在床多年,儿女在市里,请了个70岁保姆照顾,水已淹到床上了。李明德带领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一起把老人抬上竹床,放在船上,大家齐心将其推到地势较高的渭水社区。后水势上涨,再次把老人安置到另一高处村民江阿林家。村委委员戴玉芳和乡里干部一起来到82岁村民夏桂香家,老人一只眼睛残疾,脚不能走路。住的是土坯房,水已快漫到她家,戴玉芳担心水将房子冲倒。戴玉芳将老人背到高处后,乡财政所干部程有发接着把老人背到江阿林家安置。

李志华从桥上组对面游到桥下组,他想到桥下组有两个老人家无人照顾,儿女在外打工。他先来到80岁老人李兴兰家,发现她儿子已经回来了,心也就放下了。老人家非常感动,说:“村干部真不错,还记得我们老人家”。李志华叮嘱李兴兰的儿子赶快将母亲转移到高处安全地带后,立即赶到另外一个70多岁老人包路苟家,看到包路苟正在楼上等待救援,洪水已淹到他房子1.4米高。李志华用一根木棍边探路边走,水深已漫到自己颈部,呼吸都感觉有点困难,他还是坚持把老人家背了过来。然后他又叫村民帮忙把包路苟家的猪赶到高处,避免了经济损失。老人的儿子包林平在市里经商,赶回家中得知情况后,对李志华感激不已。村干部李明德、李志华、戴玉芳、刘以良4人因为转移抢救村民财产,自己家里房屋被浸,很多东西被冲走,家电、冰箱、衣服、被条被浸,损失惨重,可是他们毫无怨言。

瑶里镇:打通“孤岛”通道

19日中午瑶里镇得到消息,东埠村杨家墩、枧头两个村民小组被被洪水包围,形成两个“孤岛”,有38人被困,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通讯、电力中断,无法联系。这两个组大部分房子是80年代用泥巴和石头做的“干打垒”土坯房,长期浸水容易垮塌,通往村子的唯一道路因塌方、低洼处洪水淹没,人员无法通过。镇党委政府非常揪心,立即向县防汛办请求冲锋舟支援。由于王港高沙、庄湾和鹅湖良溪三处道路中断,冲锋舟无法调进来。瑶里镇党政班子主要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解救这38个被困人员。迅速组建了一支党员抢险突击队,临时调集铲车、挖掘机把通往查坑道路疏通。然后从东埠后山徒步翻山4公里,山上没有路,到处是茅草、荆棘,途中还打死了几条毒蛇,一路上充满了危险。为了救人,大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大家用柴刀边砍边走,硬是人工开出了一条通道。同时,镇领导积极与临近的查坑村委会联系,通知他们组建队伍、准备车辆,协助突击队到达两个小组,镇村干部和突击队员们采用搀扶、背扛、车运等方式,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到查坑小学。19日晚21时许,两个小组38名被困人员全部解救出来。杨家墩组将近70岁老人张有才带着孙儿孙女在家,他被解救出来后感动地对镇领导说道:“我儿子在河对面都过不来,你们却冒着危险把我们救出来了,真是感谢党和政府!

安置到查坑小学后,镇里又对老年人健康进行了检查,为被困人员解决好食宿。当晚安排干部值守,保证被救人员有饭吃、有地方住。等把被救人员安排好后,已经到了10点多钟,救援人员才赶回镇防汛指挥部。

洪源镇:雨水之中救人忙

省委组织部下派挂职洪源镇副镇长黄城放假在老家万年县休息,19日上午9时许从洪源镇工作群里得知洪源镇遭遇特大暴雨袭击,他立即从万年出发,10点多钟赶到洪源镇后马上就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当中去。有一群众来电话反映:方家村原茶厂大院内有一家人5口人被困在一货车顶上,其中有个1岁小孩,情况危急。黄城和镇村干部占文俊、余晓东、方超、方顺保迅速赶往现场,洪源大街上已是一片汪洋。由于水太大,无法接近,经过尝试三次营救都未成功。黄城一边对被困的一家人进行安抚,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请求有关部门支援。后在公安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将人救出。人救出后,黄城又马不停蹄赶往另一处被困群众地点,指挥救援工作,当把最后一名群众救出后,已到6月20日凌晨3点。

洪源镇人武部副部长张光华,6月19日看到连降暴雨,7时左右立即和镇人武部部长石华盛碰头协商,组织8个村40人的民兵应急队伍,要求各村民兵连连长向镇人武部汇报各村汛情,随时准备参与抗洪抢险战斗。9时左右,方家村、洪源村、洗马村、鸣山村、罗家村告急,请求救援。张光华请示镇领导后向县人武部求援,派出两艘冲锋舟支援。

洪源镇鸣山村西河原来不到100米宽,由于头晚的暴雨来势急,持续时间长,水位陡涨,将大片农田淹没,使得河面一下扩大到500余米,到处是一片汪洋。河对面的大洲组地势低洼,洪水已进入河边部分村民家中,70多位留守的老人、儿童和妇女被困。雨还在下,河水还在涨,如不及时转移,后果将不堪设想。

水流湍急,地形复杂,比较危险。为了确保群众转移安全,10时许,张光华和县人武部派来的浮梁镇民兵刘华平各带一名助手驾驶冲锋舟,经过两次踩点,确定安全转移路径。经过20多趟的来回运送,下午16时左右,大洲村留守的70余人全部安全转移至安全的洪源镇鸣山小学,镇里为转移群众安排好了食宿。这里刚忙完,县人武部又接到三龙镇求援电话,张光华二话没说,立即和队友们一起赶赴三龙镇两个被困点转移被困群众。

为节约时间,大家饿了就啃点面包,渴了就喝口矿泉水,身上的衣服湿透了也顾不得换。到了晚上张光华又返回洪源方家村转移低洼地带群众,等结束到了6月20日凌晨3点才撤场。他睡了不到5个小时的觉,8时许又接到电话,赶往方家村为被困群众运送食物和应急物资。

峙滩镇:确保浯溪口水利工程回水淹没区群众安全

峙滩镇作为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回水淹没区,面对此次堪比98年大洪水的洪涝灾害,通过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自救,及时转移安置人员4120人,确保了库区群众安全,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到了最低限度。

6月19日下午3时左右,峙滩河水位急剧上涨,通往毛坞村的公路被全部淹没。峙滩镇党委立即作出部署,安排挂点领导朱秋生和挂点部门负责人卢立云前往毛坞村指挥协调转移群众等抗洪抢险工作。朱秋生和卢立云冒着生命危险,租来打鱼的小船,火速赶到毛坞村。一到村里,朱秋生、卢立云和村党支部书记李顺生一道,召集吴军根、吴鹏斌、吴火华、吴金鹏、覃照国、吴新阳等16人,组成抢险应急分队,冒雨帮助36名困难群众转移和搬运冰箱、彩电等财物。一直忙到晚上12点,将村里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英溪村党员金友发为了帮助村民转移搬运财物,顾不上自己家的香菇棚被大水冲走,损失5000多元。

洪灾发生后,峙滩村峙一组组长余云龙组织村里党员和青年人帮忙低洼处农户转移村民和财产,一直从6月19日下午2时忙到6月20日凌晨2时,等把群众安顿好后,他叫大家都回去休息,自己留下来坚守在峙滩前街沿河地段监测水位。余云龙对大家说道:“你们放心,如果水位上涨我会及时通知你们!”一直到早上6点多钟,水位稳定下降以后,余云龙才回家休息。

像以上在“6.19”洪灾大转移工作中的感人故事举不胜举,限于篇幅,笔者只能代表性的选取几个场景进行回放。这场抗洪战斗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下一步要在重建家园和迎接新一轮降雨中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