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龙:特殊时期“禁汉语”是临时抱佛脚?

06.12.2013  11:27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说,西安翻译学院为了应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实施了“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定”,自习室不开放还限电限暖,学校西区严格“禁汉语”,要求学生在主干道上不能说汉语,贴有中文的宣传语全部更换。(光明网 12月5日)

  看罢新闻,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类似的经历。当年,笔者所在学校为了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可谓做足了准备,更是在一年之前就煞有介事地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了。这个评估对高校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堪称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办学水平的最高检验。当然,评估不仅涉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还涉及到办学理念、学风以及社会声誉等等。相当于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集中考试和测评。能否通过评估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应对这种评估,各大高校可谓奇招百出,类似于“禁汉语”这样的奇葩招数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不把基础性工作放在平时,而是在特殊时期才出此下策显然只是临时抱佛脚。

  这不,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就连学生说话都不能将汉语,食堂卖包子的阿姨把价格表换成了“拼音版”,宣传栏、公示牌上的内容也清一色换成了英语。按道理,这也算是外语学院的一大特色吧。可学校一直坚称的长期开展的为何会与学生的说法不相符呢?营造外语学习氛围没有错,但总不至于自习室不开放还限电限暖?这特殊时期得有多特殊呢?

  倘若咱是这评估专家组的成员,首先就得给个红灯。其一,通过这评估并不是应付检查,更不是形象工程或者走形式主义。是对高校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的一次检验,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于专家组进驻那几天,而是在平时。如果外语学院的学生平时都这么爱学习,外语氛围都这么浓厚,那也无可厚非。但只在特殊时期才“出此下策”显然有应付检查和欺骗的嫌疑。其二,“禁汉语”显然给学校乃至学生增添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有多少卖包子的阿姨是听得懂外语的?广告栏、宣传栏都贴上英语标签,那日语、德语、法语专业的学生是不是也得跟风?再者,食堂的菜单也换成外语的,这打饭菜的师傅得多费劲娜?

  学习风气、教育教学水平等是一个高等院校长期形成和不断提高的,并不会因为作秀和一些奇葩规定就能有所改观。倘若通过耍手腕、作秀等方式就能通过评估,那这评估也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了。相信评估专家组成员都不是傻帽,不会被这些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所蒙蔽,该让他去反省就去反省,该去整改就去整改,该不合格就不合格,好好杀杀这股形式主义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