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俄文版在莫斯科首发
新华能源2月9日电 莫斯科当地时间2月6日,《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俄文版首发仪式在莫斯科隆重举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代表本书作者——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作了发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莫斯科动力学院国家研究大学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罗嘉廖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俄罗斯能源部部长齐亚科夫,俄罗斯电网公司总裁布达尔金,俄统国际公司副总裁、莫斯科动力学院国家研究大学教授、电力科学院院士沙洛夫、俄中友好协会中央局成员、莫斯科地质大学教授茨维特科夫出席仪式并发言。
新书揭幕
赠书
该书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编著。全书倾注了作者40多年从业经历,以及在其领导下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十年来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该书中文版自2013年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电力同行、科研院校、政府部门和媒体公众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随着该书影响力日益扩大,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俄文版,由莫斯科动力学院国家研究大学沙洛夫教授担任总编译,莫斯科动力学院国家研究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刘振亚先生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世界电工技术与能源发展的重大贡献。全书分12章,共74万字,内容涵盖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选择、网架构建、系统特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磁环境、设备研制、工程建设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作者从电网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入手,分析了特高压电网发展的历程,论述了交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及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优势,提出了中国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构建设想及其论证分析,阐述了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成果,总结了特高压工程技术应用经验和技术标准。作者提出,电压等级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到大、联网能力由弱到强,是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消费呈逆向分布,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现实。作者提出通过建设输电距离远、规模大、效率高的特高压电网,集约高效开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将中国西部、北部地区的能源资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中国东中部负荷中心,实现能源电力的安全、稳定、可持续供应。本书既是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理论阐述,也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对于世界各国电网技术发展具有广泛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该书展示了刘振亚先生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特高压应用广阔前景的期待。该书涵盖了特高压理论、技术、设计、设备、建设等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与发展,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学术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随着特高压输电等先进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电网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输送载体,还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实现多能互补、协调开发、合理利用;能够连接大型能源基地和用电负荷中心,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能源配置;能够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等相互融合,服务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是我国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平台。
该书阐述了刘振亚先生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特高压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前瞻构想。刘振亚先生基于特高压电网的成功实践,在思考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同时,对全球能源安全、清洁、环保、友好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两个替代”(清洁替代、电能替代)推进能源生产、配置和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设想。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越来越大,能源消费中心通过就地开发获取能源的方式已经难以保障供应,需要越来越多的外部能源输入,能源富集地区与能源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特征越来越显著,客观上需要在全球范围大规模配置能源资源,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能源、不同特性互补互济的能源配置格局,实现能源配置最优化。特高压技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依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发展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特高压输电综合经济优势明显。特高压单位输电能力投资只有500千伏的3/4,单位容量走廊宽度只有500千伏的1/3~1/2。中国西部、北部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送电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低于受端地区标杆电价6~15分/千瓦时,可有效抑制电价上涨。建设特高压电网,将促进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风电、西南水电开发规模大幅提高。西部和北部地区风电开发规模由8800万千瓦提高到3亿千瓦以上,西南水电开发规模可增加2亿千瓦以上,东中部地区2020年PM2.5污染比2010年可降低28%左右。发展特高压电网,还将有力拉动相关产业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化解产能过剩。
发展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立足特高压技术,重点建设从我国到中亚五国的输电通道,以及俄罗斯和蒙古向我国的输电通道。其中,2015年将开展哈萨克斯坦埃基巴斯图兹-南阳±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俄罗斯叶尔科夫齐-河北霸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蒙古锡伯敖包-天津和新疆伊犁-巴基斯坦伊斯兰堡±660千伏直流工程前期工作。深化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互联互通。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面掌握这项技术并拥有其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代表了该专业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展示了中国在世界电力工业的一流形象。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均长期安全运行,累计送电超过2800亿千瓦时。国内电工装备企业掌握了特高压变压器、开关、高抗、串补等全部关键装备的制造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设备国产化率均超过90%,而且在国际市场打破了跨国公司的长期垄断,近年来设备出口额年均增长49%,在高端产品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国家电网公司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送出工程。
当前,中国电网发展已迈入特高压时代。2014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特高压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的快车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指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四个革命”,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强调,要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明确提出开工建设包括特高压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不仅是国家需要,也是世界需要。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积极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加快“五交八直”等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清洁、更高效、更经济的能源支撑。
中国特高压的成功令俄罗斯惊羡。作为长期处于世界电工技术领域领头羊的前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于1985年8月,建成投运了1150千伏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契塔夫线路,由于苏联解体、经济衰退和电力需求下降等原因,该工程一直降压运行,后续计划搁浅。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吉哈捷耶夫表示,发展特高压输电是一项成功的技术决策,特别对于疆土辽阔的国家,建设这样的输电线路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特高压的成功令人羡慕。与会专家及各界人士认为,刘振亚先生编著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深刻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能源配置全球化、环境影响全球化,准确把握和深刻洞察全球能源发展趋势,是一部重量级研究专著,在世界电力工业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奠定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刘振亚先生在能源和电力行业的这一重大的理论贡献、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无愧为“特高压之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开启了中俄能源合作广阔前景。俄罗斯和中国能源资源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特别是两国都具有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的显著特点,实施大规模、远距离输电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中俄在电力互联、跨国输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2013年、2014年,先后与俄罗斯统一电力国际公司签署扩大中俄电力合作协议、与俄罗斯电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深化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近期,中俄两国政府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互联互通等方面形成共识,为进一步加强两国能源合作和电力联网指明了方向。这次著作俄文版的发行,既是中俄双方科技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也为深化两国能源电力合作赋予了新内涵。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秉持开放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沟通、分享经验,扩大合作,共同推动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