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高考状元敕封典礼:彻头彻尾的商业炒作

28.07.2015  12:39

  7月25日,山西晋城,皇城相府“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在此举行。来自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7省市自治区的10名高考状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法制晚报》7月26日)

  “身穿状元服,肩披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游街,这是对历史的“完全抄袭”,是对沉渣的完全模仿,按理说并不值得关注,但为什么就引起了关注呢?很简单,能够引起历史进步的事件,是新闻报道的对象;历史的倒车,也是新闻追逐的臭肉。新闻的特性使然。“‘康熙皇帝’敕封他们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每人赏‘诏书’一册”,显然是历史的迷梦,虽不现实,但仍可以激起一部分人心中的腐梦,满足他们虚妄的迷幻。所以,这样的事件一出,立刻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样浅显的道理,商家并不是并知道。精明的商家,甚至连其负面效应也都算计到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炒作的心理使然。一本正经的奖励高考状元,或者是帮扶贫困学子,道义上固然可以占上风,但宣传的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故意制造争议,引起公众的质疑,激发媒介的关注,这才是“成功”的炒作。百度的搜索显示,短短几个小时内,这篇短短的报道,相关网页已达三万余篇,就是最好的例证。成功加上引号,是因为景区收到关注的效果,但社会可能再一次受到伤害,成功与否,还得另当别论。

  高考状元也不是傻子,为什么愿意如此配合商家的炒作呢?一是利益使然。一万元的奖金虽谈不上多丰厚,但也不少,轻而易举得一万元,谁又显多呢?二是游戏心理使然。明知历史不会倒退,但暂时的虚假享受,又有何不可呢?至少,也是一场胜利者的游戏,又为什么不玩呢?

  由此可见,高考状元敕封典礼,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商业炒作。这样的炒作,并不高明,但如果抛却社会思想的影响之外,似乎也未对他人造成什么危害。但有的商业炒作,显然就并非如此了。比如前段时间的“人贩一律死刑”,就引起了人们的焦灼和恐慌,以至持续发酵到各地频频出现“孩童被拐、伤害”的谣言,显然就是直接危害到社会的安定了;“优衣库”事件,更可能涉嫌色情传播罪,相关人员已被公安部门控制;北京“斯巴达事件”则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个别人员在警方劝阻无果后被警方控制。

  频频发生的商业炒作事件,不断激起人们的追问,炒作应不应该有底线?底线又在哪里?但无可否认的是,让商家凭道德良心拒绝炒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望梅止渴。从法律上加以明确,才是治本之举。除此之外,要制止商家的炒作,媒体在报道事件时,还须“匿名”。如此次事件,如改成某景区,势必会让他们的炒作效果大打折扣。炒作效果不明显了,商家自然也就不会炒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