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玄同:从返乡专列看外来工的喜与忧

12.02.2015  12:42

  广东省总工会和广铁集团联合开展的2015年“在粤务工人员平安返乡专列”正式启动。据悉,2015年春运期间,广铁集团将开行外来工专列43趟。(2月11日《工人日报》)

  广东是国内外来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有人开玩笑说,当你走在广州的街头,抬头看到10个人,其中有8个是外地的。但正是这一支外来大军成了广东经济建设的"脚手架"。可以说,广东能有今日成就,百万外来工功不可没!

  可是作为“功臣”的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本该有的殊荣,而是在年复一年的劳动中遗漏了岁月,苍老了容颜,还在不遗余力的为这个城市的建设默默奉献。然而每到春节临近,外来工的回家问题成了横亘在铁路和政府面前的一道思考题。如何做,如何做好才是决定整个“春运战场”战局的关键。

  本来对他们来说春运就是一场“苦情大剧”,不懂网络购票让他们在春运“抢票大战”本就处于劣势,窗口购票的通宵排队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然而令人兴奋的是“外来工返乡专列”为他们架起回家的天梯,也让我们看到了广铁集团作为企业的社会担当。据悉2015年春运,共有7000多家企业和自组团取走80多万张外来工团体车票。其中将近8万多张车票广铁集团直接送进工厂,这样的“私人定制”不仅让外来工得到实惠,也减轻了窗口售票的压力,更是将往年的“铁骑大军”分流不少,真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春运的喜悦也难掩节后忧愁,春节回家也让他们“任性”了一把。作为改变了这个城市面貌的建设者,他们并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比如市民户籍福利主要有子女入学、保障房、低保、集中供养、抚恤补助标准高、医保市级统筹政府补助额高、拆迁补偿高、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更为优厚等。可对他们来说福利实在太少,尤其子女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政府部门也在逐渐出台政策,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最近笔者看到一则报道说:广州将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积分制为办法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到2020年,累计解决约150万存量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但是面对800万来穗外来工,显然还处于“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泰戈尔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快乐的生活即将来临。”我们寄希望政府部门在外来工问题上能再多想一点,多一点。

  回到返乡专列,承载了太多期待,不仅能让外来工可以“任性”的回家,也是政企合力为他们谋福利的一次经典案例。也应了那句话,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人。关注外来工群体,不止在春运,更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他们找到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才能更好的建设,服务他们深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