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率全省之先全面迈入数字化办公时代

04.01.2015  20:05

运行二十五年的市委公文交换站今日起停用

新余率全省之先全面迈入数字化办公时代

●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年节约办公经费2700多万元

  记者从市委办获悉,设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市委公文交换站今日起停用,非涉密文件一律通过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流转。这标志着我市正式告别“跑腿时代”,率全省之先全面迈入数字化办公时代。据悉,我市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自2013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办公经费大幅缩减。“以前,走纸质办公流程,一些公文往往要耗上1个月,有的甚至几个月。现在通过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办理普通文件只需1天,处理复杂文件仅需3天。据测算,2013年以前,全市各单位每年办公经费需3000多万元。现在,扣除300万元平台运行维护费用,每年可节约办公经费2700多万元。”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科科长宋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原有公文交换站随着形势发展,逐渐凸显一些弊端,各单位公文交换员往往要每天来回跑,遇有急件还需找领导层层批阅,耗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现“公文旅行”、遗失、漏发、扯皮、效率低下、泄密等情况。“平台运行后,公文交换站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以前每天上午雷打不动来拿文件,现在好了,再也不用跑腿了。”昨日上午,前来市委公文交换站拿文件的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胡敏说。

  传统公文交换站退出历史舞台,是我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2012年6月起,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我市投资800万元建设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2013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同年7月1日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无纸化协同办公。该平台是推进智慧新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有公文管理、个人办公、移动办公、公文交换等12个模块近百项功能,是集智能办公、智能决策、智能监管和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办公平台。为保证平台高效规范使用,我市及时出台《新余市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将平台使用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这就倒逼各级党政机关养成数字化办公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据悉,目前我市607家部门和单位全部纳入了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其中协同办公单位320家,公文交换单位287家。

  “通过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我们将所有非涉密文件在网上流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效率非常高。遇到领导出差在外,以前可能会压上十天半个月,现在不管在市里还是在省外,只要上网就可以处理各种文件。”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