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纹玉佩惊艳出土 海昏侯墓墓主指向刘贺(图)
随着主椁室发掘的不断深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可谓是惊喜连连。继11月17日出土3盒金器后,11月18日,发掘现场又传出好消息:发现3件玉器,其中一件汉代龙凤纹玉佩饰出现在考古人员眼前时,毫无钙化痕迹,晶莹透亮的品质和精美绝伦的纹饰,让多位考古专家惊叹不已:这一玉佩饰代表了汉代玉器最高工艺水平,甚至比堪称汉玉巅峰的南越王墓汉玉更好。
海昏侯墓发掘的龙凤纹玉佩,比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更好。
玉环。
露出一部分的玉璧。
精美的漆器。
考古专家正在椁室清理
发掘出了青铜器。
【发掘】
龙凤纹玉佩惊艳出土代表汉玉最高水平
11月18日,记者来到海昏侯墓1号主墓主椁室东寝一侧的平台时,已有3件玉器裸露在外。其中1件玉器此前就已经裸露在外,形为环状。现场的考古专家称,这一玉器被称为玉环,应该是从镶嵌在屏风中三角几何图形中跌落下来的。
在当日出土的3件玉器中,位于棺椁旁边的一件玉佩饰最引人注目,专家称赞这件玉佩饰“精美绝伦”。
在考古发掘现场,闻讯赶来的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仔细辨认该玉佩饰后认为,从形状和纹饰来看,这块玉佩饰很可能是韘(注:音同“射”)形玉佩。其左侧雕刻了一条龙,右侧雕刻了一条凤,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十分高贵。这块玉佩饰无论从质地还是工艺水平上看,都代表了汉玉的最高水平。
“太漂亮了,我也没见过一模一样的。”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难掩兴奋。他说,韘形玉佩是由玉韘演变而来,最初是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弓弦的用具,为了在拉弦时保护大拇指,故韘字从韦,俗称为“扳指”。玉韘在战国时很盛行,到汉代逐渐演变成为佩饰玉的主要形式。在张仲立看来,在汉代秉守礼制的形态下,佩饰玉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玉佩饰越精美,代表着其主人越高贵。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经过了2000多年的封存,这件玉佩饰仍然晶莹透亮,没有一点钙化,非常难得。“1983年广东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批汉初精美玉器,堪称是汉玉的巅峰之作。而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玉佩饰,在质地、工艺水平上都堪比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甚至更好。”
翠绿玉璧显露真容反映汉代丧葬制度
记者注意到,在主椁室寝的椁板下部,还有一块翠绿色玉璧仅露出了半边。据徐长青判断,这块玉璧可能是谷纹玉璧,也是葬玉的一种。
“古人认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以玉殓葬,施覆于人体各部位可以保护尸体,防止腐朽,也是可以显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的物品。”徐长青说,这种玉璧一般成组放置于墓主尸体的前胸和后背,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并以织带相连接,然后又在玉璧表面普遍粘贴一层织物,把前胸和后背的玉璧各自编联在一起。
记者查询史料了解到,在汉代诸侯王及其亲属的墓中,死者的胸、背往往铺垫许多玉璧。中山王刘胜的前胸和后背共铺垫玉璧18块,南越王赵昧玉衣的上面、里面和底下共铺垫玉璧19块。汉墓中死者胸背铺垫玉璧,应是先秦的遗制,这些玉璧和丧葬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徐长青介绍,除了玉璧外,古代王侯的葬玉还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和镶玉棺等,说明玉在汉代丧葬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按徐长青所说,在棺椁中,或许有着更多的玉器陪葬。
【推测】
棺椁应该是两重墓主或穿金缕玉衣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已经发现的玉佩饰和翠绿色葬玉,均位于主椁室寝所在棺椁的南侧。为何如此精美的玉佩饰会出现在棺椁外面?
经现场观察,多位考古专家表示,如此高等级的玉佩饰和本应围绕墓主身上的葬玉,应该是属于棺椁内的随葬器物。由此,专家认定,这两件玉器,应该是东晋时期,鄱阳湖地区发生大地震之后,海昏侯墓1号主墓发生了垮塌,从而导致这两件玉器从棺椁内滑落到了棺椁外。
棺椁到底有几重?
根据此次两件玉器的出土,专家又有了新的判断,“如果这两件玉器是从棺内滑落出来的,那么棺椁很有可能只有两重,否则很难从棺内掉出来。”不过,专家们也表示,这还有待于在下一步的考古清理中考证。
尚未开启1号主墓的棺椁,且主椁室东寝也未清理完,就已经发现了如此精美的玉器,不由令人对墓主是否穿着金缕玉衣表示期待。对此,专家从玉璧的出土推断,墓主身上还放置了不少葬玉,而这种规格有不少出现在葬以“金缕玉衣”的汉代诸侯王及其亲属的墓中。
“目前,可以推断的是,打开主棺即使没有金缕玉衣,玉器应该也到处都是,值得期待。”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说。
龙凤纹玉佩说明啥?墓主进一步指向刘贺
一件是精美绝伦、堪比南越王墓出土的汉玉佩饰,另一件是显示墓主人尊贵身份的“葬玉”玉璧。张仲立认为,两件玉器的出土,都让专家组对墓主人身份的判断进一步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古人佩玉是以玉比德观念的体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在古代社会不是随便的装饰,有表现身份地位、表达情感和社会交往的作用。”张仲立说,玉器不但是身份等级的标志,也是同神沟通的礼器,还是避邪驱疫的吉祥之物,更是儒家思想“德”的象征。“君子比德于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说法,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这两件玉器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海昏侯和他的王国又打开了一扇门。”
“可以说,有多重证据将墓主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张仲立说,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马蹄金和金饼,特别是带有“昌邑食官”、“籍田”等文字的青铜鼎、灯,以及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综合史料和出土的文物,墓主很可能是“汉废帝”刘贺。
由此说来,公众对墓主是不是刘贺,更加充满期待。也难怪信立祥在此前曾表达自己的期望,由于海昏侯墓未曾被盗,从墓园规制到主椁室,保存都很完整,很希望在棺椁中能出土金印和私印,以此为墓主身份盖上实证的“钢印”。“要证明墓主是否刘贺,确实还需要更确凿和充实的证据。”
墓主人若是刘贺或颠覆史书评价
对于刘贺,《汉书》中对其的评价是“荒淫无度”。然而,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来判断,多位专家认为,若墓主为刘贺,那么,史书对刘贺记载的评价或被颠覆。
“我认为他最起码是崇尚圣贤的,为什么主椁室里会放置一扇绘有圣贤像和孔子生平的屏风?像座右铭一样摆放在寝室旁边,还有此前出土的两方砚台,都说明刘贺属于文化人的形象。”张仲立说。
此前,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根据出土的砚台等也推断,海昏侯喜欢舞文弄墨,又爱好收藏,可见他过着雅致的生活。
在假设墓主为刘贺的情况下,张仲立推断,刘贺或许是因为宫廷斗争上失败而被史书记载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
不过,张仲立也表示,到底事实如何,还有待主棺打开后,能够出土金印等器物,来对墓主身份作出最终的确认和印证。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陈艳伟陈文秀实习生吴秀娟图/江南都市报记者许南平
相关新闻
成果展火爆每天限流2000人
本报讯江南都市报记者陈艳伟、陈文秀报道:11月18日,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自11月17日开展以来,人气爆棚。鉴于观众流量巨大,展览将在观众高峰时段采取限流措施,上午1000人,下午1000人,票领完截止。
据了解,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至12月16日期间,周二到周日上午9时到下午4时,观众都可前往参观。省博物馆相关人士提醒,观展时请带好有效身份证件,在省博物馆门口领票有序入场,并听从工作人员引导,耐心排队,有序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