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无言的父爱是一种技巧

04.03.2014  10:31

  春晚后,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大江南北,网络红人“大萌子”与父亲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每个父子情深的故事都有所不同,但不管是什么内容,背后都饱含了深深的父爱。

  在渝中区两路口,59岁的鲁元强自女儿小柒(化名)十岁起,便常用纸条摘抄书报上的名言警句、生活常识等,悄悄放在小柒书桌上让她看。14年来,不善言辞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女儿的爱。前几日,24岁的小柒从柜子里翻出父亲写给她的200余张字条,有的甚至已经泛黄。昨日,记者来到小柒家,了解了这些字条背后的故事。

  父子母女经常抽时间坐在一起彼此沟通沟通当然是好事,但一些做子女的往往受不了那份唠叨,甚至话不投机,不欢而散,结果事与愿;尽管做父母的每次都出于好心,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做事。

  因此,笔者认为,口拙父亲鲁元强为女儿写200余张字条,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是一种技巧,避免面对面的唠叨,它更能让女儿时时感觉到了父亲的爱。

  无论用言语沟通,还是写字条,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从而传达对孩子的关爱。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孩子能接受就是好方式。

  尽管面对面的沟通比较直接,但孩子不容易接受,甚至常常会发生顶撞,而写字条则不同了,它既照顾了孩子的面子,又给了孩子反思的时间,可谓细致入微,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又是无微不至的,但最终是让子女感受到这是在爱她,才能接受父母对他们的爱;如果方式方法不对,好心很容易被当做“驴肝肺”,不仅达不到教育之目的,反而增加逆反心理,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笔者认为,无言的爱,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境界。有时候哪怕一个眼神,孩子都难感觉得到一丝温暖、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