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降价“维权”不仅是“契约精神”缺失
一降价就被“维权”的现象,终于在一度坚挺的南京楼市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这两天,仙林湖一家品牌在售楼盘因跟进“邻居盘”降价,遭前期业主现场“维权”。旁边已经售罄的另一家老盘,也在交付时受到被“维权”的影响。专家认为此类现象的出现,恰成为南京楼市出现转折的风向标。(5月25日 扬子晚报)
降价“维权”,俗称“房闹”,只不过披上了“维权”的外衣,实际还是以“闹”取胜。一提到“闹”我们并不陌生,有“医闹”、“拆闹”……因此这些“闹”,也被称之为“中国式维权”。
按照警方意见,如果业主有正当理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法律界人士也表示,对于学区房、精装修等写入合同的附加条件,购房者作为合同签约方,是有权进行质疑和声索的。如果是因为降价而“维权”,不仅违背了“契约精神”,而且采取过激行为就是无理取闹,不但不受法律保护,很可能还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太出格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因为降价而“维权”,是显而易见的了,因为“此前几批收房都很正常,业主收房率均为百分之百”。如果“不降价”,或者房价继续上扬,绝对不会提出“退房”要求。只不过这次一降价就被“维权”,好在提出的条件是“退房”,不像以前的“赔钱、退房、不准降价”。
一降价就被“维权”,首先是犯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红眼病”;其次,说明我们还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契约精神”还没有深入人心;第三,“弹性执法”,“闹一闹得好处”,是“中国式维权”的病根所在;第四,制造声势给政府施压,因为“如果今后还是让市场自己来调节,政府不进行行政干预,那么这种转折还将进一步延展。”很显然政府进行行政干预了,受益的不仅是购房者老业主,而且有更大的受益者还在后头,这是一些人巴不得的事情。另外也不得不说说“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这条光明大道并非平坦,不仅费时费力,甚至还有“赢了官司输了钱”的风险。因此,这也是“中国式维权”被看好的关键所在,它不仅直接,且见效快,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
就一降价就被“维权”而言,不仅是公民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还有政府诸多因素在里边。笔者认为,与其让“维权”者还有“政府进行行政干预”一头听,还不如让市场自己来调节,让“中国式维权”死了这条心。反正“部分物业类型和部分板块区域的房源出现过剩”的苗头已经比较明显,转折进一步延展势不可挡,即使“限购或限贷突然放松”,也不会有人钱多的花不完置房产等着赔钱。